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居民小區是疫情防控的“前哨崗”。疫情防控“戰疫”打響以來,太湖縣迅速行動、前移關口、下移重心,發動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向居民小區集結,用責任和使命筑牢小區疫情防控網,讓鮮紅的黨旗在小區一線高高飄揚。
關口前移---堡壘建在防疫“緊要處”
城區居民小區成立57個臨時黨支部,把“堡壘”筑在防疫工作最前沿,做到關鍵部位有組織把著、關鍵時刻有黨旗飄揚。
查戶,確保一家不少。
臨時黨支部組建由社區干部、縣直包保單位干部等人員組成的專兼職結合的工作專班,深入各居民小區開展地毯式入戶排查,家家到、戶戶清,建立詳實精準住戶情況臺賬。結合入戶開展防控知識宣傳,同時勸導住戶人員“非必須不外出”。縣委組織部在“五個清倉見底”排查工作中,綜合運用上門、電話、微信等方式,做到“入戶見人、電話見聲、微信見回復”,并對外出戶采取發送短信方式,提醒如近期回鄉請電話報告。晉熙鎮西關社區利用網絡平臺制作二維碼,讓居民通過手機開展登記摸排工作。
查人,確保一人不漏。
對小區所有人員家庭信息進行登記造冊。重點追蹤、督促來自武漢人員居家醫學觀察14天,致力“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居家隔離觀察者、外地三返人員和流動人口”等五類人員清倉見底,切實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不留一顆疫情“種子”,有效切斷疫情傳染源,扎實做好防擴散工作。
查卡,確保一嚴到底。
對居民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保留一個出入口,在出入口設立監測點。監測點臨時黨支部嚴格按照明確組織架構、明確值班安排、明確陣地標識、明確責任落實“四個明確”要求,充分發揮縣域安全紅色屏障作用,嚴格按照詢問、查證、測溫、登記、放行“五步工作法”,加強對出入車輛和人員、物資的檢測、管控,不放一輛車、不漏一個人,切實守好縣域安全“生命線”。東園社區51、52網格集中管控到位,嚴格落實“一支隊伍(2名組工干部+1個臨時黨支部+1個物業公司+X名黨員志愿者)、一面黨旗、一枚徽章、一個紅袖章、一份宣傳單、一個喇叭、一把測溫槍、一本監測臺賬”等“八個一”要求,嚴格做到“三個一律”。
重心下移---黨員戰斗防疫“急關頭"
縣委組織部動員1100余名黨員干部投身小區疫情防控,所有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佩戴黨員徽章,亮明黨員身份,時刻做到“我是黨員我先上”,成為護衛居民健康的“守關先鋒”。
在疫線亮身份。
縣委組織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一線全面建立臨時黨支部的通知》《致全體社區黨員的一封信》,及時組織發動全縣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開展防疫布控工作,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紛紛請戰,晉熙鎮站前社區70歲老黨員李勁堯同志,主動擔當起舜華小區門口值守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90后黨員藍澤靈在國外求學,一年多沒回家。回到家后,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主動參加晉湖家園臨時黨支部黨員志愿者服務,每天堅持在卡點值守。
在疫線亮承諾。
阻擊疫情,一“諾”千金。“我承諾:抗擊疫情,從我做起;不聚餐、不聚會,不信謠、不傳謠;我是黨員,我選擇堅守;時刻聽從組織安排......”在社區防控第一線,1000余名黨員做出莊嚴承諾,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70多歲的退休老黨員馬吉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終在一線堅守值班,在小區微信群里積極宣傳引導大家科學防控,不信謠不傳謠,傳遞正能量。退休教師黨員劉銀平同志主動參加小區防控值守工作,還讓兒子余康也加入到小區防“疫”保衛戰中。 在疫線亮形象。
連日來,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線主動叫響“我是黨員”,胸前佩戴黨員徽章、胳膊戴上紅袖標,帶頭參加卡口值守、疫情摸排、宣傳引導等工作。“逆行”的身影,成為居民小區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晉熙社區退役軍人、黨員王文猛積極組織退役軍人、小區黨員業主一起參與防疫工作,小區居民缺少消毒防護用品,他又第一時間送去體溫計以及口罩、消毒液等物資。一名社區干部說道“上班到現在,說不累是假的,還沒體會年味就紛紛上崗了,這些黨員干部來了以后,減輕了我們不少壓力,他們對社區情況熟悉,和居民也熟悉,線索摸排更加快速高效,勸阻工作壓力也沒那么大了,有時候還能創新一些防控疫情方法,讓我們感受到組織的關懷,也感覺到我們不是孤軍奮戰在一線。”
堅定不移---黨群合奏防疫“最強音”
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跟上。廣大小區居民在戰“疫”一線紛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凝聚防疫抗疫強大合力。
支持寫在笑臉上。
各基層黨組織廣泛發動、組織群眾參與、支持防控工作,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在各卡口,居民進出都自覺接受檢查、登記、測體溫,每當值守黨員同志說“打擾您了。”他們都會報以微笑:“你們辛苦了,我們理應配合。”在入戶排查時,小區居民都積極支持配合,“你們辛苦了,你們都是為了我們好”,這是入戶排查黨員干部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翰林院小區居民陸世恒說“我們在家也是在崗啊,除了采購生活必需品,我們堅決不出門、不串門,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在家”就是“在崗”,成為廣大居民的共識。
助力體現行動中。
感黨恩、共發力,廣大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跟隨追隨。小區居民紛紛志愿加入“逆行軍”,不當局外人。大學畢業生的卓松松,主動要求參與卡口執勤。現年68歲的普通群眾孟凡歡,他所住的老飲食服務公司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里面的住戶約20戶,多為留守老人,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面對這種情況,孟凡歡主動申請參加小區值守,他說“我年紀雖然比較大,但身體還行,能為相處幾十年的老鄰居盡一份力,為國家疫情防控發揮余熱,我感到很榮幸。”
關愛溫暖守夜人。
黨員奮戰在前方,群眾踴躍支前忙。春寒料峭,夜間值守更辛苦。2月11日晚,住在文苑小區的一個30余歲的大姐,為小區門口值守的黨員干部們送上了親手制作的小蒜粑。“天這么冷,你們還要值夜班,我們非常感謝,我家沒有條件來卡口值班,就做一點后勤保障工作。你們為我們保健康,我要為你們送溫暖。”東關社區居民周喻華帶頭參與第6網格居民區封閉、卡口值守、參與小區摸排,卡口臨時缺少的物資如膠水、大頭釘,也會主動回家拿來用。每天晚上,他都為值守的工作人員送上滾燙的茶水。群眾的愛心行為傳遞了老百姓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更是對夜間辛勤工作值班人員的鼓勵! (曹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