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牛鎮鎮禪源村的胡焱良,他是生態護林員,也是聯防長,還是鄉村振興帶頭人,今年剛過而立之年的他,早早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脫貧攻堅響應者
“以前讀書的時候,水泥路還沒修好,從鎮區回家要走3個多小時山路。有時速度放快了,腳沒站穩就會摔一跤,自己身上弄破皮還好,衣服弄破了還要挨老娘的罵,哈哈!”胡焱良憨憨地笑著說。“貧困”、“山里人”一直是外界貼在胡家人身上的標簽,因此,胡焱良也被納入精準識別的貧困戶范疇。因其正直和善的為人,胡焱良在當地一直很有聲望。戶脫貧、村出列期間,有不少貧困戶對于脫貧有過猶豫,雖然鎮村干部以及各級幫扶人一直入戶做工作,強調脫貧不脫政策,但仍有部分村民仍在觀望。“要相信黨和政府,我們脫貧之后,會過上好日子的”,聽到胡焱良這么說了,猶豫的村民們終于許下了脫貧的承諾。
鄉村振興帶頭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老一輩眼中阻礙發展的芭茅山綿延不絕,除了多備些柴火燒,也再無其他顯而易見的作用,而胡焱良卻在其中看到了巨大商機。身為民兵的胡焱良,踏實肯干,是當地的養殖大戶和種植大戶,帶動了四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高質量脫貧,成了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帶頭人。但這其中也并非一帆風順,早期2012年回鄉創業的胡焱良就流轉了親戚的山地林地,栽種了油茶,購買了90余只羊羔,新建了羊圈,胡焱良當起了羊場主,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突然間芭茅山失火了,等胡焱良趕到的時候,油茶全部化為焦炭,新建不久的羊圈也成了殘垣斷壁,山羊也銳減至40余只,其余成了名副其實的“烤全羊”。這場火燒毀的不僅僅是胡焱良的收入來源,還讓他背上了30余萬元的外債,這讓當時還是二十多歲小伙子的胡焱良一下子蒼老了十幾歲。屋漏偏逢連夜雨,早期就反對他回鄉創業的妻子也離他而去。當天晚上,粒米未進,除了重復吸煙的動作,與雕塑無異。家人守護在他身邊,怕他經受不住打擊,做出傻事。一直到半夜,他就對家人說了一句,我去趟村長家,便奪門而去?! ?/p>
“勝爺,你一定得救救我,不然我這輩子就完了”,一見到村長,胡焱良便沖到跟前握手說。在村長的多方聯絡和幫助下,最終胡焱良在信用社擔保7萬元,申請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項目資金7萬元,又向親朋好友借了12余萬元。有了這幾筆來之不易的“救命錢”的注入,胡焱良越干越有勁,不僅還清了外債,還擴大了規模,最高峰的時候有160多只羊,前后一共承包了近300畝山場種植油茶。
一夫當關聯防長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為聯防長的胡焱良,旗下有16戶居民,其中有4戶是整戶外出,11戶是青壯年外出、老幼在家,還有1戶是精神病人。胡焱良將這些信息都一一摸排清楚、建檔立案,并手把手教會他們使用微信、建立微信群,更好的服務于疫情防控及其它各項工作。
據村兩委透露,當時選這個屋場的聯防長時也在猶豫,雖第一時間考慮胡焱良,但是考慮到他確實工作繁忙,可又是最合適的人選。便給正在路口卡點值守的胡焱良撥通了電話,胡焱良沒有絲毫猶豫,滿口答應,“這片山生我養我,還讓我脫貧過上好日子,守護他們是我的責任”。胡焱良如春蘭般,守護著這片山的清香,也比春蘭更堅強:喜朝陽,戰夕陽;喜南暖,勝北涼。(戴江濤 沈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