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寺前鎮塔鎮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宣講方式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文明實踐扎根基層、遍地開花。
宣講創新形式之“小紅帽”
“習總書記說,要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塔鎮村志愿者曾得云拿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給農戶們繪聲繪色地講國家的政策方針,農戶們聽得聚精會神,時不時小聲探討。
這個面帶微笑、熱情洋溢的志愿者來自寺前鎮“小紅帽”志愿服務隊,他們中有轄區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還有的是退伍軍人、基層工作者,這支由10多人組成的隊伍主要任務就是深入轄區群眾大院內講解黨的政策、宣傳黨的主張、傾聽群眾呼聲。
寺前鎮塔鎮村總支部書記、“小紅帽”志愿服務隊隊長劉學兵介紹,以往村級政治理論學習、政策宣講等主要以召開會議、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場地受限、人員受限、老百姓們都難接受、宣傳效果差。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塔鎮村黨總支決定成立“小紅帽”志愿服務隊,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轄區群眾的大院內進行宣講。
宣講創新形式之“扶貧夜校”
在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塔鎮村干群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發脫貧戶依靠自身努力實現穩定脫貧目標的內生動力,按照鎮黨委安排部署,組織駐村干部、黨員干部、脫貧明星、產業大戶等宣講隊,通過召集貧困戶集中宣講、院壩會等形式積極開展了以“決勝小康 奮斗有我”為主題的勵志宣講。引導和教育貧困群眾提振精神,轉變觀念,緊緊抓住國家好政策,克服困難,勤勞致富。
脫貧明星講述自己通過扶貧政策幫扶和自己自立自強艱苦創業,發展養牛、養羊和茶葉種植一舉摘掉貧困帽子的親身經歷,鼓舞了現場貧困戶不等不靠自我奮斗的勇氣,提升了貧困戶脫貧信心,提振了貧困戶脫貧志氣。
宣講創新形式之“小舞臺”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
在寺前鎮塔鎮村文化廣場上,塔鎮村宣講志愿服務隊宣講員以戲曲的形式,說唱黨的方針政策給農村帶來新面貌新成果、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過程中出現的模范人物事跡等內容,現場村民看得津津有味,紛紛拍手叫好。
“相比傳統的理論宣講,曲藝宣講的形式內容鮮活有趣、場地機動靈活,更能深入人心,抓住人心。把曲藝融入宣講既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向老百姓傳達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播了正能量。”寺前鎮塔鎮村總支部書記說。
2020年以來,塔鎮村創新理論宣講模式,將宣講內容融入到文藝作品之中,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宣傳黨的理論政策。全村選拔挖掘出10余名既有曲藝特長、又有宣講熱情的曲藝人才,將他們吸收到百姓宣講志愿服務隊伍中,組建起一支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曲藝宣講隊,先后創作出《走進新時代》《采茶歌》《好兒妻》《退彩禮》《黨的召喚》等一大批內容鮮活豐滿、深受群眾喜愛的曲藝宣講作品。
宣講“活”了,群眾“懂”了。多種創新的形式,目的是讓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使群眾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寺前鎮塔鎮村總支書記劉學兵說:“入村這么多年,我能實實在在感受到村里這些年發生的改變,作為村‘一肩挑’,一定宣傳好各項惠農政策,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中不斷提升鄉親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