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程聶松被中國人民銀行安慶市中心支行選派到我縣百里鎮吳畈村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自擔任該村第一書記以來,他致力于基層黨組織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抱著扶危濟困之心,心系貧困村民,將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己任,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得到了該鎮黨委、吳畈村兩委和群眾的認可和稱贊。
帶病堅守踐初心。“程書記剛到村的時候身材瘦小,我們還不知道50多歲的他患有慢性糖尿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島素”,吳畈村黨支書李茂華說。但當黨組織讓他駐村扶貧時,他沒有任何猶豫。
少年時期,程聶松的家境十分貧寒,以至于多年后依然對貧困的過往歷歷在目。他親身經歷過沒錢交學費、衣不遮體、病了硬扛的日子,所以他能切身體會到貧困戶的辛酸,也更深刻領悟到富起來才能理直氣壯地談尊嚴、談夢想。作為一名從農村走進城市的黨員干部,駐村扶貧對于他來說,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務,也是一個回饋組織培養的機會,更是一次感性的圓夢之旅。為此他不顧家人反對,頂住親友壓力,毅然放棄城市舒適的生活,欣然奔赴脫貧攻堅一線。為了適應山區不便的醫療條件,程聶松自行學習注射胰島素,每天早上早餐前給自己打一針,從駐村開始這樣的舉動一堅持就是三年。
以村為家傳真情。程聶松的愛人在2015年不幸患病去世,剛駐村時,女兒正讀大學,老家還有一個年邁的父親需要照顧,好在家里還有個弟弟陪在老父親身邊,他才能以村為家一心撲在吳畈村各項村級事務上。他騎一輛摩托車風雨無阻地穿梭在百里鎮與吳畈村的路上、吳畈村的各自然村莊,瘦小的身影也深深地烙印在吳畈村民的心里,作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他深知群眾利益無小事,他視老百姓為自己親人。
駐村以來,程聶松書記說他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主動深入貧困戶家里,了解村情民情,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在入戶走訪過程中,他能夠得知貧困戶的所急所需,更好的指導和帶領吳畈村兩委推動各項惠民工程的建設。通過走訪了解到部分農戶由于發展產業缺乏資金,通過與縣人行和農商行協調,成功為7戶辦理了小額信貸共計35萬元。每年他都會集中2個月時間,和吳畈駐村工作隊其他成員一起跑遍全村32個村民小組,了解貧困戶和其他群眾生產生活新的變化和訴求。2019年以來,他積極組織并參與吳畈村扶貧夜校,鼓勵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他時刻關心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利用社會扶貧網對接社會愛心人士為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貧困戶捐款,爭取社會幫扶資金為貧困孩子助學捐款捐物。同時,他還利用自身來自金融系統的優勢,組織推進“快遞下鄉”工程,推動金融服務與鄉村電商服務融合發展,為廣大村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針管書記”、“眼鏡書記”、“摩托書記”的別致稱呼在吳畈村民間廣為流傳。
開渠引流謀發展。程聶松深知產業扶貧的重要性,要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必須引入活水,變輸血為造血才能真正讓村集體富裕起來。
一方面,他積極向中心支行溝通匯報,在村級光伏項目、茶葉種植、艾葉種植加工項目上爭取幫扶資金,2017-2019年三年間市中心支行總計投入74.5萬元,用于幫助吳畈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他主導吳畈村走核心產業、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發展道路。他強調要切實管理運維好兩座村級光伏這個核心產業,增加發電效能,提高發電收入;要經營管理好200畝茶葉油茶和茶葉加工廠,讓傳統優勢產業煥發新的活力;要抓住艾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契機,興辦艾草初級加工廠,生產以艾草為原料的系列產品,逐步形成種、產、銷一條龍的“艾葉”產業鏈。在他帶領和村兩委共同努力下,吳畈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近三年穩步提高,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
青松寒不落,碧海闊愈澄。如今的吳畈村道路寬敞、村莊整潔、環境優美,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動力充沛、活力十足,村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程聶松由衷地為這美妙的變化而高興。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節點,程聶松表示:“我將再堅守一程,繼續耐心服務好村民朋友們,堅決同吳畈村一起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