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進一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太湖縣彌陀鎮界嶺村始終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堅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實到行動中,扎實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系列主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抓組織領導 完善機制建設
界嶺村成立了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移風易俗各項工作,制定出臺了《彌陀鎮界嶺村推動農村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行動實施方案》《紅白理事會工作章程》等,建章立制,使各項工作有了根本遵循。村兩委經過民主推薦、會商,成立了界嶺村紅白理事會總會。因界嶺村是由五個小村合并而成,為了便于開展工作,村紅白理事會總會通過選舉的形式產生了五個紅白理事會分會,建立村、組兩級架構。五個紅白理事會分會成員由各村民組中退休老村干、老組長、退休老教師等鄉賢出任會長、會員,負責日常工作。李永響是界嶺村原黨總支書記,擔任紅白理事會分會會長以來,每逢村里有紅白喜事,他都積極上門了解情況、宣傳政策。今年國慶期間,香嶺組方同興高采烈地為兒子籌備婚禮,得知這一情況,負責香嶺組區域的紅白理事會分會立即與方同進行了溝通交流,宣傳“移風易俗”有關政策,在紅白理事會的倡導下,開明的方同當即決定喜事簡辦,在界嶺村開創了不扎婚慶彩門、不攝像、不送彩禮的先河。“進入新時代,我們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也要與時俱進,在紅白理事會的宣傳下,我們一家決定喜事一切從簡,彩禮一分不要,既減少了鋪張浪費,也讓孩子們受到了教育,我覺得很有意義,”方同說。像方同這樣的例子還有跟多,老屋組的曹宗德,積極踐行“移風易俗”新理念新要求,家中白喜事取消了樂隊,不請道士,而是以追悼會的形式悼念逝者,煙酒等用品均嚴格執行紅白理事會規定的標準,受到群眾的一致稱贊。該村還結合村情及時修改了村規民約,將村規民約等制度上墻,規范了民主選舉、民主議事、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監督機制,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村里的民風、社風進一步純正。
抓宣傳引導 營造良好氛圍
移風易俗標志著社會文明的提高,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界嶺村把培育鄉風文明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彌檀路打造了一條以移風易俗為核心內容的主題文化街,在道路兩旁的文化展板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宣傳革除陋習、文明節儉、倡樹新風等內容,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引起共鳴,掀起移風易俗熱潮。在各村民組人員集中場所設置精神文明宣傳、核心價值觀、“身邊好人榜”等公益宣傳,營造支持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移風易俗工作的濃厚氛圍。界嶺村還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一平臺,廣泛開展“送新風”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群眾樹立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今年以來,共開展活動18次,位于全縣前列。村村辦春晚活動開展以來,界嶺村每年都精心組織春節聯歡會,由本地村民自導自演,原創節目中穿插有關移風易俗的小品、相聲,新穎風趣、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群眾樂于接受。
抓典型示范 助推移風易俗
界嶺村經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推薦成立了道德評議會,成員由村兩委和各村民組中有威望、有德行的人員組成。道德評議會每年都組織開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充分挖掘群眾身邊的感人故事,對他們的事跡進行宣傳,把這些好的事跡、好的精神在全村發揚下去。“臥床數年有孝子”的“安慶好人”郝禮明、“自強不息”的“好媳婦”田祝生等一大批典型先進事跡在群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營造了學習、崇尚、關愛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良好社會風氣。
“移風易俗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持續深化,久久為功。界嶺村將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豐富推動移風易俗活動的內涵和載體,使這項工作常抓常新,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界嶺村黨總支書記李周和說。(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