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熱心友善,把村里貧困戶當自己親戚一樣經常串門,解決他們的困難”,這是朱群霞第一次到天華鎮澗水村當扶貧專干時,村黨支部書記孫慶華對她的囑咐。
2009年,福建莆田市朱群霞嫁到天華鎮澗水村,2013年開始在澗水村生活。2017年11月,她成為村里的扶貧專干。“剛來的時候,我說的話貧困戶都說聽不懂,現在每次見到我都很熱情地打招呼”,朱群霞說道。
來村的第二天,面對成堆的扶貧檔案資料、復雜繁瑣的表格、上門求助的貧困戶……朱群霞的內心是崩潰的,但她從村“兩委”成員那里明白,要想搞好扶貧工作,就必須先讓自己“沾滿泥土味”,用最笨的法子邁出第一步——走訪村里所有貧困戶。
邁開第一步并不容易,澗水村屬山區村,面積521公頃,貧困戶又住得比較分散,外地來的她一開始連路都不認識,走訪的過程也比別人來得艱辛,慢慢地在其他老村干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騎著摩托車前前后后走訪三次,才記住了自己的“扶貧路”。帶著滿腔的熱情,朱群霞和每一位貧困戶認真交談,了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原本白皙的皮膚都曬黑了,“這是每一個扶貧專干的必修課”朱群霞毫不在意地調侃說。
通過連續走訪,朱群霞對各項政策越來越熟悉。三年來,為貧困戶申報到戶產業發展資金一百多萬元,為貧困學生申報教育資助26萬余元,為全村211人貧困戶申報外出務工轉移就業補助22.7萬元。幫助家庭突發重大變故的3戶貧困戶在社會扶貧網上發布信息,集中社會力量,籌集資金3萬多元。現在的她,已經能用太湖方言與貧困戶順暢的交流。因為出色的表現和認真的工作態度,連續兩年被評為天華鎮“優秀扶貧專干”。
朱群霞作為一名發展對象說道,“感謝黨組織對我的信任,今后我會以一名黨員的標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朱群霞表示,自己會加倍努力,為澗水村民辦好事、辦實事,繼續當好黨和政府政策的傳遞者和落實者。(周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