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村位于新倉鎮東南部,與懷寧、望江、太湖三縣交界,距鎮政府約9公里,距車近半小時內的時間就能到達。過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地處偏僻的一個村莊。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92.86畝,全村13個村民小組,全村849戶,總人口數3417人,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176戶654人,移民貧困人口493人。
結隊幫扶助發展
在富山村新屋組安徽省進糧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汪進良今年41歲,2008年他在家制作棉鞋銷售。2018年轉戰生豬養殖和承包稻田種植,2019年開始養雞和塘魚養殖。目前公司養殖基地占地3千平方米,各類養殖項目規劃合理,種養殖類別眾多。每年養殖生豬300余頭,承包稻田300多畝,養雞3000余只,豚3000余只,帶動貧困戶務工5戶,發放務工工資10多萬元,每年純收入達23萬元之多。汪進良笑著說:“春節還沒到,公司養殖的生豬全部已被私人訂售一空。”
汪進良從一個門外漢到行家里手,他吃苦耐勞,精心鉆研。從自繁、自養、自種、自銷,已熟練掌握了種養殖技術,并摸索總結出自己獨有的經營模式。路子越走越實,路越走越寬。期間,富山村村兩委一班人及時靠前指導,積極贏得安徽省進糧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繁昌區扶貧結隊幫扶,積極引入資金入股,助力企業壯大發展,每年該公司能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分紅收益2萬元。
能人帶動產業興
養殖業的發展在富山村具有一定的根基。在富山村陽嶺組太湖縣富強養雞場,雞場的男主人翁50歲的王平望正在雞場自動化設備前投放飼料,并不時地給供暖爐灶內添加煤塊,天氣漸冷,水暖設施也啟用。占地6000平方,5個超大、超長的雞棚座落有序,儲藏間、飼料間、取暖間等功能房應有盡有。棚內水暖溫度適中,一萬多只雞兒爆滿棚內,好一番熱鬧景象。基地內共有四家養殖戶,每戶視行情養殖4-5批。富強養雞場年均養殖50000萬只,年收入40多元。其中貧困戶汪鐵生養殖的雞在家人的共同管理下,每年收益十多萬元。據王平望介紹,他家的基地每年能帶動10多戶貧困人口和閑散勞動力前來務工,出棚時裝車和雞肥料清理,每年工資發放都需12萬多元。雖然受疫情、行情的影響,但他的養殖勢頭還要繼續保持。
集體發展謀新篇
富山村過去交通不便利,信息閉塞,產業發展的瓶頸一直制約著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窮則思變!2019年,富山村兩委積極利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45萬建成了540平方米面積的強富養殖種植基地。2020年富山村兩委吸收能人入股,采取“合作社+能人+貧困戶”經營模式,購入40頭黃牛,帶動13戶貧困戶脫貧增收。黨總支部書記葉忠林說:“下一步會不斷提高養殖技術,積極拓寬市場,加強管理,真正為村集體經濟“造血”。”富山村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16萬元。
近年來,新倉鎮富山村村兩委一班人勵精圖治,以黨建為引領,抓經濟、保民生、強管理,扎實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重點工作建設,完成戶用光伏扶貧11戶,26.8兆瓦聯村光伏收益28戶;實施易地搬遷3戶11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301人,辦理慢性病卡72人;減免新農合保費134戶480人。安排公益性崗位31人;1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具備發展特色種養業的條件;社會兜底脫貧39戶66人,全村貧困人口654人中376人享受社會養老保險補貼政策。
如今,在富山村韓宕組,通過“一事一議”項目建成的集群眾文化娛樂、餐飲及休閑一體的,設施設備齊全的農民文化娛樂場所建設煥然一新,讓人眼前一亮。富山村養殖業擴展壯大的前景可期,一個不斷前進和變化的美麗富山新的景象正在呈現。(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