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上午,陽光正好,天華鎮黃鎮村的朱夢枝慢慢地拉下掛面筷,一根根細絲咸面緩緩伸展開來,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凌晨兩點多就起床忙活,和面、搓盤、醒面、拉條,做完這些差不多太陽出來了,再把掛面架推到屋場上晾曬。”一道手工咸面要經過近二十道工序才能出成品,和面手感、面團濕度、精鹽比例、天氣狀況等各方各面都要考慮到,咸香的面條凝結了朱夢枝一家細膩的心思和精力。
花亭湖畔天華鎮黃鎮村的手工咸面在太湖縣有著一定名氣,咸面的手藝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與打磨,黃鎮咸面的味道已經烙印在太湖人民的心中。在鍋底墊上大塊新鮮蘿卜,一層一層鋪上咸面,最后淋上一小碗家里熬的豬油,一鍋傳統的黃鎮蒸面就做好了。手工咸面有著幸福綿長、延年長壽之意,常用作紅喜事和饋贈親朋的上等佳肴,其味道又深得群眾喜愛,是黃鎮村的“搶手貨”。
如今,天華鎮黃鎮村的很多家庭像朱夢枝家一樣依靠手工咸面增加收入,一戶人家每天能做五十來斤。“他們起早貪黑地制作手工咸面,是黃鎮村脫貧致富的典型,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奔向小康,正印證了那句‘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黃鎮村的扶貧專干自豪地說道。
在脫貧政策和蕪湖市繁昌區等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黃鎮村今年新建了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廠,準備把制作手工咸面的農戶們聚集起來統一生產,這樣一方面能夠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另一方面加工廠里投入使用烘干機,實現了不用‘靠天吃飯’,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農戶的收入。黃鎮村民的幸福生活在這手工咸面的咸香味中逐漸顯現……(朱淦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