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臘月某日傍晚,李為榜拎著兩個大帆布包,風塵仆仆地回到家。面對興高采烈的妻子和孩子,摸著口袋里在外辛辛苦苦卻只掙到薄薄的一扎鈔票。這個平凡而又倔強的漢子,內心不由地充滿了太多無奈和傷感,出門務工這么多年,付出與收獲太不成正比,那顆一直想在家干出點事業的心再次燃燒起來...
李為榜,祖籍安徽鳳陽,2001年在外務工時與胡流女士相識、相愛,克服種種困難于次年結婚招親到清平村,與胡流過上了清貧而又幸福的生活。隨著兩個孩子出生,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建房負債、小孩上學、贍養老人等等壓得李為榜喘不過氣。
2014年5月,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全面開展,胡流瞞著李為榜偷偷向村里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因為家里有六十多歲的殘疾母親和兩個上小學的小孩,生活確實困難,周邊群眾都認為她家困難,符合貧困戶標準。經過相關程序,在李為榜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家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年回家時李為榜為此還與胡流抱怨過,“我們有手有腳的,當什么貧困戶,苦點累點礙么事”?
隨著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給這個平凡的家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2016年春節,夫妻二人商量,“要不明年你外出打工,我在家照顧媽、帶孩子上學,要不我們也把那扶貧貸款申請了,如果能貸下來,我就在家養雞,或許能掙點錢,補貼家用”。李為榜想了想,認為有道理,便同意了胡流的想法。
2017年4月,扶貧小額貸款成功發放。5月份在準備好開始實施養雞項目時,李為榜的妹妹、妹婿正好來他家做客,便談起了用養雞的事情。其妹婿在鳳陽搞龍蝦養殖,便建議他搞稻蝦套養,每畝大概投資在5000元左右,并且規模越大,每畝投資相應會減少。投資不大,風險反而更小,技術上就更不用擔心,最重要的是龍蝦市場銷路非常好。李為榜心動了,“要不先搞個20畝試試,畢竟有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打底,資金壓力也不大”。與胡流商量之后,便與妹妹、妹婿一道到鳳陽縣官塘鄉去考察學習。
2017年下半年,鄉黨委書記蔣志才遍訪貧困戶,得知李為榜有搞稻蝦套養的想法時,便主動到他家了解相關情況,與其探討發展事宜。蔣志才說,“這個思路很不錯,值得去嘗試,有什么困難,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到擬定養殖的場地實地察看時,建議他在規模上擴大一些,“這一大片都適合,可以全部流轉下來,搞個100畝,規模上去了效益才能上去”。并找來了劉畈村黨總支書記,要求村兩委積極配合李為榜流轉田地,幫助完善相關手續。同時要求李為榜在同等條件下盡量讓周邊的貧困人口在他那務工,這樣才能帶動附近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同時也能讓他們學到一些養殖技術。
經過鄉村兩級的大力支持,2018年春季,李為榜的稻蝦套養基地終于正式建成并如期投入蝦苗5000多斤。在后續的喂養和管理當中,李為榜夜以繼日,精心飼養,觀察蝦苗生長狀況和生活習性,嚴把質量關和病情防疫關,夫妻二人有時連飯也顧不上吃,覺也睡不好,有人曾與他開玩笑說,“你這哪是養蝦?分明是養“爸”呀”!可見他們付出是何等艱辛!4月份也如期種植了高產優質水稻。2018年中季,龍蝦長式很好,個頭大,品質超過預期,很受市場歡迎,到了后期基本上供不應求。2019年元月獲得太湖縣2018年度稻蝦養殖產品優質獎,讓李為榜進一步堅定了養殖的信念。
年底盤點收獲時,2018年總投資為36萬元,當年收回16萬元成本,李為榜堅信2019年能產生更大收益。2018年有30多戶貧困戶在他的基地務工,平均獲得5000元左右的收入。年底,李為榜向村委會提交了脫貧申請,并通過了省第三方評估,光榮地脫貧了。
“這一年一路走來,累,但收獲的卻是幸福,是一年比一年更好的幸福生活,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在談到今后的打算時,李為榜充滿信心的說到:“爭取明年再擴大規模,踏踏實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