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縣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成效,切實辦好群眾的“關心事”和“暖心事”。
建強隊伍,激發服務群眾“原動力”。將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作為開展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力量,依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1個中心、26個所、188個站、10支“十送”志愿服務隊伍,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管理平臺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載體,廣泛發動各基層黨組織,招募志愿者,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全縣186個村(社區)黨員志愿者在基層扎實開展各項為民服務志愿工作,展現志愿風采。成立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激勵退役軍人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目前,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管理平臺共注冊志愿者89547名,組建各級各類志愿者隊伍277支。
聚焦需求,找準服務群眾“小切口”。將志愿服務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著手,通過座談交流、入戶走訪等形式,走進田間地頭,深入一線,挖掘不同服務類型對象的需求,聚焦群眾關注的堵點和難點,借助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點單平臺,深化志愿服務“四單聯動”,群眾根據自身需求,直接在平臺“預約服務”,點單內容涵蓋理論宣講、文化服務、全民健身、教育服務、科技科普以及生產生活服務等領域,實現“菜單式”精準對接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及時傳達群眾心聲,把“問題清單”轉化為志愿服務“行動清單”。湯泉鄉金鷹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把農民賽詩臺作為傳播政策理論、弘揚時代新風的平臺,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回應群眾關切,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與文明實踐各項活動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全力擦亮“賽詩臺上‘曬’文明”志愿服務品牌。
擴大供給,打通服務群眾“新路子”。堅持以基層民生需求為導向,服務內容涉及醫療、健康、教育、環保、人居環境等熱點問題。以“便民為民、知心圓心”為總要求,實行志愿服務“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全流程零時差網上志愿服務機制,目前,共完成“點對點、面對面”點單845件,群眾滿意率100%。充分發揮“送理論”“送科技”“送文化”等10支“十送”志愿服務隊伍的帶動效應,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扎實理論宣講、人居環境整治、文化教育、衛生健康、科技科普、惠農助殘、文明新風等領域的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共組織開展“送科技”“送健康”等“十送”志愿服務72批次,受眾達6000余人次,發布志愿服務項目3923個,受眾近10萬人,解決就業難、就醫難、出行難、上學難、辦證難等問題185項,切實讓群眾感受到變化、看得見成效。(楊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