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成立北中鎮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以來,鎮村積極組織引導退役軍人志愿者參加公益性志愿服務,在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融入基層治理、開展幫扶濟困等方面,廣泛開展具有退役軍人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搭建退役軍人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為建設美好北中貢獻退役軍人力量。
緊扣鄉村振興,開展宣講報告行動。圍繞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目標,選準志愿服務切入點,把志愿服務開展到百姓身邊,匯聚資源力量,發揮模范效益。玉嶺村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利用“國慶節”長假大量務工人員返鄉的機會,深入各村民小組,集中到各大屋場,舉辦“鄉村振興夜校”10余次,服務群眾800余人。“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要把黨的鄉村振興政策宣講到農戶,引導廣大村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鎮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玉珠村退役軍人服務站負責人張承鋒說。
緊扣文明創建,開展環境整治行動。充分發揮退役軍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組織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干凈整潔迎國慶”活動。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退役軍人“紅耀”志愿服務隊開展創文創衛,教育引導廣大農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建設生態宜居的家鄉。馬嘶村“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積極投身于美麗鄉村建設,共幫助村兩委解決房屋拆遷、土地征用、工程建設中的突出問題100余起。不僅確保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序開展,而且村莊環境得到改變,一幅“村在林中,房映水中,戶嵌景中”的美麗馬嘶畫卷躍然紙上。“以前家家戶戶種菜園,臭氣暈天。現在種了花草,修了亭子,安了景觀燈,每天到這里休閑散步,成為我們最高興的事。”退役軍人、村事務監督組織長吳禮勇高興地說。
緊扣社會治理,開展平安建設行動。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在調解鄰里關系、化解民間糾紛、處理群眾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積極參與村治理工作,依托鎮村平臺,探索成立“退役軍人調解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開展疫情防控、抗洪搶險、治安巡查、助老助殘、交通疏導、生態保護、義義診等志愿服務,做好身邊事,服務周邊人。沙河村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統一標識、隊旗,身著“紅馬甲”、自備小喇叭等宣傳工具,當好“五大員”,即:扶貧幫困服務員、呵護家園巡邏員、鄰里矛盾調解員、民情民意信息員、黨的政策宣傳員,守望左鄰右舍,被村民成為“管得寬”志愿服務隊。
緊扣服務保障,開展結對關愛活動。協同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力所能及為退伍老兵、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提供生理疏導、節假日照料、法律援助、志愿慰問等關愛服務。采取“一對一”,“多對”結對幫扶,做到定人、定事、定責,實現服務,關愛、幫扶“三位一體”。針對各種類型,開展“圓夢微心愿”活動,采取“愛心敲門”“網格查尋”等方式,做到精細化志愿服務。針對“關愛型”,依托退役軍人服務平臺,開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健康活動,做到精準化志愿服務。針對“幫扶型”,依托退役軍人創業平臺,采取創辦、幫辦、指導等方式,扶持農村青年創辦寫作社、養殖基地、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村就業創業,助推農村產業文明發達。花沖村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在“雙招雙引”上做好服務文章,把回鄉創業大學生劉銳培養成兩委干部,扎根服務于基層,把回鄉創業大學生祝寶瑛培養成企業老板,就地就近帶動80余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元畈村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退役軍人王自松成立“太湖青松服飾有限公司”“太湖企群農業專業合作社”,人人勞動就業、產業勞動,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被評為“太湖縣最美退役軍人”。如今,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成為北中的一個品牌,賦予了鄉村振興功能,奏響了希望北中之贊歌。(吳承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