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縣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創建第六屆省級文明城市有效融合,錨定目標、真抓實干,切實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扎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入實。
一、堅持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實現文明發展。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創建體制。召開創建第六屆安徽省文明城市工作動員會和培訓會,制定《太湖縣創建第六屆安徽省文明城市實施方案》等,組織骨干力量集中辦公,開展網上申報、實地督查、問卷調查等工作。二是狠抓工作落實。縣文明辦全力做好統籌協調,加強業務指導。各地各部門認真研究吃透測評體系,到一線、到現場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各牽頭單位主動擔責,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協同作戰、合力攻堅,讓創建工作跑出“加速度”。
二、用活紅色資源、學好黨史,實現深度融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推進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機銜接,深度挖掘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縣博物館等紅色資源,依托“道德大講堂”、鄉村振興夜校,整合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平臺,開展唱紅歌、樹典型、看演出、辦競賽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開展“黨史進校園”“五老講黨史”等宣講活動300余場,全縣5個基地累計開展紅色現場教學200余場(次),受教育黨員干部8000余人,賡續紅色血脈,不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向縱深發展。
三、扮靚城鄉顏值、提升氣質,實現美麗蛻變。深化城區“紅旗品牌”(紅旗小區、紅旗網格、紅旗社區)創建和農村“最美屋場”評比活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泛推進“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祭祀”“文明交通”等實踐活動。今年以來,城區65個網格包保單位深入網格開展環境衛生提升行動13批次,累計參與人數12000人次。組織開展整治行動60余次,拖移違停非機動車240輛、僵尸車2輛,現場規范違停放機動車410余輛,粘貼溫馨告知單900余份;拆除沿街遮陽(雨)棚30余個、破舊戶外廣告60余塊,清運衛生死角積存垃圾20余車。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新一屆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申報工作,優選培育對象,拓展文明創建覆蓋面。
四、立足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實現共建共享。一是持續深化公民道德建設。深入推進“戲曲進校園”、經典誦讀工作,舉辦全縣第二十七屆“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持續開展“掃黃打非清源凈網護苗固邊秋風”五大專項行動,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和文化經營場所專項檢查12次,排查經營單位203個,實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與城區各學校輔導點共建共享,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各級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選樹推報活動,大力弘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新風尚。截至目前,今年共評選出“安慶好人”24人,縣最美退役軍人10人。二是持續深化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工作。指導15個鄉鎮和186個村(社區)修訂完善鄉(村)規民約,規范“一約四會”等群眾組織運行,廣泛開展議事協商,積極組織開展婚喪嫁娶服務、鄰里互助和道德評議等活動;健全完善宣傳引導機制,深入廣泛報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事跡,培育和傳承優秀家風、家訓、家教,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勤儉持家。湯泉鄉金鷹村賽詩臺上“曬”文明、牛鎮鎮古祠堂的嬗變、北中鎮玉嶺村同心同向共建共治、江塘鄉大塘村的“文明超市”、大石鄉“板凳議事”、城西鄉涼亭村“八必幫”等一列接地氣效果好的創新案例穩步推進,不斷深化城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楊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