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優先發展教育,全力保障教育投入,強弱項、補短板,優化資源配置,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實現“四變”,教育公平日益彰顯,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公平而有質量的“太湖教育夢”正逐步成為現實。
硬件條件之變 讓教育更有廣度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在縣教育部門的帶領下,記者驅車來到大別山深處的牛鎮鎮中心幼兒園。走進園內,只見小橋流水、鮮花滿地,環境優美,很難想象這是深山的一所幼兒園。
在園內,園長王和定正與孩子們一起進行益智游戲。她是土生土長的牛鎮鎮人,大學畢業后考入浙江省一家省立幼兒園,工作四年后,毅然放棄了省外的優厚待遇,決心回到家鄉,為家鄉的學前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說:“因為小時候沒有接受過幼兒教育,現在特別想讓我們農村的孩子享受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在全園教職工的努力之下,我們對即將到來的五月份縣一類園評估滿懷信心。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我們會繼續努力,辦好家長滿意的幼兒教育。”
該園新建于2018年,總建筑面積3020平方米,占地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辦園設施設備齊全。然而在十年前,這里卻連一所像樣的幼兒園都沒有。
“我的大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只有兩間平房。現在幼兒園的環境非常好,設施設備完善,老師也非常優秀。可以說,各項活動的開展也不比城里差。作為家長,我特別放心,也特別幸運我的小寶寶能夠趕上這樣的好時代,這么好的上園條件。”幼兒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
牛鎮鎮中心幼兒園只是我縣學校(園)硬件條件改善的一個縮影。十八大以來,我縣聚焦群眾教育需求,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辦學條件改善明顯,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大。實驗中學、新小新校區、新城三小、白沙中學、劉畈小學、九田幼兒園等一所所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全縣中小學全部達到省定標準化學校建設標準,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音體美器材、計算機教室、標準化運動場等應有盡有。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實現全縣鄉村中小學、教學點智慧學校全覆蓋。投入1000多萬元,為全縣中小學幼兒園配備專職保安,建成校園一鍵報警和視頻監控聯網平臺,校園安防能力全面加強。
師資隊伍之變 讓教育更有高度
走進彌陀初中的校園,703班教室里傳來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歌聲。在不遠處的塑膠運動場上,一群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運動。這名老師叫曹婷,是彌陀初中的一名專職體育老師,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專業畢業,2019年通過招考進入彌陀初中。
“這幾年山區學校的變化還是挺大的,像我們學校新建了塑膠跑道還有籃球場,這為我們體育老師上課提供了很好的場地。學校還為我們年輕老師建設了單獨的宿舍,讓我更加堅定留在山區學校工作的信心。”曹婷向記者介紹道。
彌陀初中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中。三年來,先后榮獲“安慶市文明校園”“安慶市先進集體”“太湖縣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太湖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諸多殊榮。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市級骨干教師3人,市名班主任1人,縣級骨干教師32人,音樂、體育教師各1人。優秀的師資正是該校辦學質量不斷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八大以來,我縣始終把師資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堅持師德第一標準,精心組織開展師德師風演講比賽、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培訓教育活動,嚴肅師德考核。開辟綠色通道,大力招錄引進教師1400余人,有效緩解了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緊缺問題。全方位、全覆蓋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完成各級各類培訓4萬余人次,培養縣級以上“三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2000余人。引導教師樹立終生教育和終生學習的理念,教師繼續教育年均驗印4300余人次。常態化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打通不同學段交流壁壘,交流校長和教師2500余人次。
育人觀念之變 讓教育更有深度
太湖中學是安徽省首批省級示范高中,該校以“辦人民滿意教育、創人民滿意學校、做人民滿意教師”為辦學宗旨,以“環境優美、質量優異、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為辦學目標,以“難學能學、難行能行”為校訓,以“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為辦學理念。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在加強文化課教學的同時,鼓勵學生組織各種社團,精心組織開展道德講堂、健美操賽、籃球賽、書畫賽、科技創新大賽、校友系列講座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十三五”以來,太湖中學連創佳績,被北大、清華錄取46人,被清華大學等二十余所高校授予“優質生源基地”稱號。
太湖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潘典文在接受采訪時說:“這十年,是太中飛速發展的十年。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全面落實“雙減”“五項管理”、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新高考改革等,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全縣中小學、幼兒園育人理念發生根本性轉變,育人水平與育人質量明顯提升。全縣中小學組織開展的以德智體美勞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紅色故事演講大賽、書畫展、勞動教育,實驗中學科創教育實驗室、太湖中學各類學生社團等已成為我縣教育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民生保障之變 讓教育更有溫度
走進特教學校的個訓室,老師們正在進行一對一授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適應能力,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早日回歸主流社會。
“我家孩子到學校康復訓練已經四五年了。四五年來,學校領導、老師對孩子非常關心,康復教育非常好,小孩現在各方面比以前都有很大進步。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特教學校學生家長曹先生開心地說道。
“這十年來我們學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康復質量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我們在全省率先實施了殘疾兒童康復民生工程和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工作,把黨的溫暖和有效的教育送進了殘兒家庭,實現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100%。”特教學校校長查軍祥說。
十年來,我縣兜牢教育民生底線,突出重點人群保障,群眾教育獲得感得到了極大提升。全面落實民生工程,累計發放學生資助資金約1.7億、生源地助學貸款近10億,實現建檔立卡學生“應助盡助”“應貸盡貸”,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全覆蓋,控輟保學實現“動態清零”。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招生“零擇校”政策,堅持“兩個為主”“三個一樣”,隨遷子女實現平等就學。職業教育定向培養班優先招錄農村學生,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特殊教育成效明顯,全縣336名適齡殘疾兒童全部入學,為33名重度殘疾兒童實行“一人一案”送教上門。組織開展多形式多主題關愛保護留守兒童活動,幫助他們疏解心理壓力,培養自信、樂觀的心態,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全面貫徹黨的改育方針,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改革,全縣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新改擴建校舍16.4萬平方米、運動場40.3萬平方米,建成智慧學校99所。學前教育順利實現“985”目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前兩年完成,創建各類特色學校20所、“文明校園”120所。高中教育質量穩居全市前列,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開展技能培訓6.2萬余大次,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教育成為太湖最為亮麗的名片。下一步,我們將統籌安全與發展,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主線,堅持“公平”和“優質”兩個著力點,增強“黨建”“改革”“治理”三大動力,實施黨建、質量、治理、保障、安全五大提升行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鞏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太湖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三保信心滿懷地說。(融媒記者 吳陽金 姚權爐 通訊員 王志宏 賀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