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習習,蛙鳴陣陣。近期,新倉鎮(zhèn)沙壩村“鄉(xiāng)村振興夜校”正式開課,村“兩委”和工作隊下組入戶,把“夜校”開進家門。
當好宣傳政策方針的“廣播站”。打通政策宣傳“最后一米”,在“夜校”上,向村民們解讀農村自建房安全排查、疫情防控、移風易俗等政策要求,并就近期電動車上牌、汛期防溺水、文明創(chuàng)建等重點工作做重要宣傳和溫馨提示。宣講了人居環(huán)境整治長效機制以及道德模范典型評選活動。
當好傾聽群眾意見的“收信箱”。75歲的老黨員徐甘和掏出自己的筆記本,雖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他一條一條反映問題,“高鐵陳崗涵洞有一處淤泥擁堵嚴重,需要盡快搶修。”“去年沙壩老村的征地資金是否到賬?”“農田堆積了施工單位傾倒的渣土,無法耕作,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當好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橋”。民有所呼,我必應之。為了解答好群眾的疑問,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對提出的問題一一詳細記錄,并仔細解答。“我們已安排人員對陳崗涵洞處淤泥及時處理,請老人家放心。”“征地項目資金已經(jīng)到村三資賬戶,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會第一時間發(fā)放。”“各位村民,大家的問題我們已記錄好,后續(xù)賠償工作我們會盡快與施工單位對接”。(新倉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