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池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不斷深化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強基礎、搭平臺、育人才,通過電商企業吸收就業、夯實產業基地、推動農副產品上行等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這個褲腰的拉鏈設計很貼心,穿脫非常方便,最大碼可以穿到170,只要寶貝體重不超過90斤,這款都是可以穿的……”在小池鎮新華村的電商產業園的網絡直播間里,主播正充滿激情地給鏡頭前的粉絲們介紹童裝。誰也沒想到,這個正式啟動運營不過兩三個月的直播間每天就能銷售幾千單。“以前一直在外創業辦服裝廠,租金、人工成本都比較高,村里邀請我回來創業,同時還給予我政策上的支持,我也希望能為村里發展做點貢獻,于是我選擇了回村創辦產業園。”小池鎮產業園負責人虞張龍說。

據了解,電商產業園總投資500余萬元,集服裝設計、裁剪、生產、銷售于一體,于今年三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而且為了提供一個好的發展環境,村里還對產業園周邊道路進行了硬化,保障了電商產業物流交通這一關鍵環節,并且完善了各項基礎設施,最大限度的為產業園發展提供便利。有了電商產業園,企業避免了孤軍奮戰,行業資源的整合也帶來了產業集聚效應,目前已有10家企業入駐新華村電商產業園,涉及生產、銷售、網絡直播等。

應金娟是剛入駐產業園的一家童裝店主,兩個多月前,她還在從事著手機實體銷售。當記者來到辦公室的時候,應金娟正忙著緊盯后臺,隨時關注著訂單信息,只一會兒工夫,就不少用戶下單。應金娟說:“我以前從事手機實體銷售,因為疫情,生意多少有些影響,恰好新華村辦了一個電商產業園,里面有很多的服裝企業,物流、直播等各方面的設施都齊全,所以我就回來創業,還可以照顧家里的小孩和老人。”

隨著入駐的企業越來越多,產業園也逐漸熱鬧起來,目前產業園每天訂單在3000單左右,帶動了就業近百人。村民蔡躍男說:“我以前在外面做衣服,現在家附近開了廠,我就到家附近來工作,一天能掙兩百元錢。”“電商產業園入駐我村以來,首先為我村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問題,為村民就近就業提供了機會,增加了村民收入。其次為村級集體創造了可觀的收入,為我們的下一步鄉村振興奠定了一定基礎。”新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國平說。

位于小池鎮小池村的太湖縣優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農產品食品加工的農業電商企業,總經理馬葉青是一位90后的創業者,創業初期在資金運轉、廠房等各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難,在相關政策扶持下,終于在2015年順利將企業落戶,有了資金支持和政策后盾,馬葉青的創業干勁更足了,公司也逐步發展成為以線上直播銷售為主要銷售渠道,以盼年味紅薯米糖、記鄉味系列大米、脫水蔬菜、肉制品為主要產品的現代化農業企業。目前公司每天銷售紅薯米糖3000斤左右,年銷售額達千萬。“我們主要生產盼年味紅薯米糖,去年、前年都是通過抖音進行網絡銷售,前年在抖音上銷售額800多萬,去年銷售額1000多萬,目前帶動了18名村民就業。”馬葉青介紹。

在小池村年銷售額破千萬的電商企業還有太湖華美醫療器材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業制造、出口各類血壓表、聽診器等醫療器材的企業,產品主要通過京東、天貓等平臺銷往各大醫院、醫學院、醫藥公司,2021年年銷售額達1300多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務工近50人,每年發放勞務工資近80萬元。總經理張銀根說:“目前我們又與亞馬遜、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合作,開辟境外銷售渠道,努力將我們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小池村作為2020年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作省級示范村,目前村內共有電商企業近十家,其中年銷售額千萬以上的3家,涉及服裝、醫療器械、農產品等行業, 提供就業崗位300個多。“電商產業的發展解決了我村村民就近就業的問題,讓我們村里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更重要的是我們村形成了人人干事創業的氛圍。”小池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志斌說。

近年來,小池鎮加強宣傳,通過村村通大喇叭、明白紙、微信平臺等形式宣傳發展電子商務的政策和措施,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在全鎮營造了濃厚的電商氛圍。同時,及時傳達上級有關電商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出臺該鎮電商扶持政策,組織參加培訓班,為從業人員提供網店注冊、技術操作、營銷策略、團隊建設等各方面的幫助,積極引導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從事電商工作。截至目前,全鎮14個行政村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全部順利建成,現有從事電商主體近80家,2021年線上成交額超5000萬元。
“下一步,我鎮將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電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引導電商經營主體圍繞服裝、醫療器械、農產品等產業,創新“電商+企業+基地”的模式,培育農村電商利益聯結機制,壯大電商產業人才,做強我鎮農村電商產業,賦能小池鄉村振興。”小池鎮鎮長李雙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