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汲取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及四川省近期接連發生山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教訓,我縣自上而下認真組織學習其他省、市、縣防汛工作暴露出的短板問題并深刻反思自身,強抓“七個方面”,提升防汛減災能力。
抓排查整改除隱患。加大汛前檢查力度,開展聯合檢查60次,派出檢查人員298人次,發現隱患問題70處,形成整改責任清單,下發至相關單位和部門,已全部完成隱患整改工作,形成閉環。抓水利工程建設防大洪。持續推進河流治理項目、皖河后續治理工程太湖段、長河干流水環境整治工程建設,搶抓工程進度,進一步提升改善防洪能力,累計完成工程投資7283萬元。抓城市防洪排澇化風險。對全城區易堵管網、雨水口、窖井進行全面排查,共疏通管道2400余米,清理雨水篦子300余個,維修更換雨污檢查井100余個。扎實做好城市防汛搶險工作,針對大風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出動人工25人,防汛工程車輛2輛,對城區堵塞點進行及時疏通處理,化風險于萌芽階段。抓嚴防澇旱急轉保飲水。全面摸排抗旱設施,柴油抽水機18臺、水泵49臺、應急拉水車15輛、發電機8臺等,組建抗旱服務隊243人,均登記造冊,可用應急水源工程7處,針對后期可能出現的干旱,切實保障農村人畜飲水和田間工程灌溉安全。抓監測設施建設補短板。實施三年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和小型水庫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建設項目,實際投資834萬元,實現88座小型水庫雨水情自動測報站點全覆蓋,為防汛抗旱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保障水庫和下游受威脅區安全。橫向聯通應急、氣象、水利、資規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預報預警信息平臺一體化。抓教育系列活動擴宣傳。線上動員縣機關工作人員、教師、學生、企業工人、農民等5萬人次參與防災減災宣傳周有獎競答。線下舉辦“512”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安全生產月活動,累計參與300余人,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提升了民眾防災減災意識和技能。抓應急協同管理建機制。落實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工作機制。落實應急領域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機制,實現政產學研的有機協同。完善應急響應的協同聯動機制。突發事件處置與新聞發布、網絡輿情引導等工作形成信息共享、行動協調、責任分擔的高效協同機制。(縣應急管理局 胡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