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定》后,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基層宣講是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要活用形式、注重內容、追求實效,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直抵人心”。
找準“小切口”,宣傳宣講有實效
“花鼓一敲振四方,牙板拍起響叮當;宣傳黨的好政策,希望鄉親記心上……”傍晚的湯泉鄉士畈村鄧坳組,鄉親們早早地聚到了一起,一場“文藝加持”的鄉村振興夜校在這里開班。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等精神文明的需求愈發強烈,基層治理中各項理論政策制度的傳達也迫切需要在創新宣傳方式中找到突破口。湯泉鄉創新工作方式,大膽探索推行“文藝分隊”到組入戶舉措,以鄉村振興夜校、鄉村百姓大舞臺等載體,匯聚起強大的宣傳合力,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深入基層。
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大多數都是概念化的東西,如果照本宣科、照搬照套、空洞說教,群眾難免覺得乏味枯燥、晦澀難懂,甚至不愿聽、不想聽。因此,要創新宣講形式,改變過往“單向灌輸”“我說你聽”的方式,在宣講過程中,采取小品、山歌、漫畫等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方式,把黨的二十大精神“演出來”“唱出來”“畫出來”,提升宣講的立體度、鮮活感和趣味性。要打通線上線下學習“雙通道”,建立豐富的宣講“菜單”,讓群眾自己“點菜”,通過“茶話會”“板凳會”“微視頻”等互動式、情景式、體驗式宣講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宣講,讓群眾聽得進去、聽得明白、引起共鳴。
留心“小事情”,為民服務有溫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龍潭寨景區內道路不完善,尤其雨雪天氣道路泥濘出行不便,希望政府能幫忙修整道路,既能方便景區老百姓出行,又能提升景區游覽體驗。”湯泉鄉接到群眾反饋后,積極謀劃,多方協調。目前,龍潭寨古民居風景區旅游步道建設項目已完成前期規劃工作,年內將建成完工,滿足群眾出行及游客游覽需求。
湯泉鄉在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時,始終堅持以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為著力點,主動了解群眾訴求和關切,組織志愿者走進村民家中,持續性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深做實“一改兩為”,幫助村民解決身邊的“小問題”。
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要下足“因人施教、因人施策”功夫,要根據群眾“口味”并結合群眾個體需求、閱歷、接受水平、農閑時間等因素綜合施策,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闊氣派,在聚焦群眾的愛聽、愛記、愛學上因人施教、因地施策,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熱點問題將報告里的新概念、新提法、新要求轉化為一聽就懂的家常話、有血有肉的身邊事和耳熟能詳的大道理,把“熱氣騰騰”的精神套餐送到黨員群眾身邊。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沾泥土、冒熱氣”的鄉音俚語,用講故事、拉家常的方式貼近群眾宣講,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下、有所獲。針對部分群眾農忙時間多、沒時間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際,組建“宣講隊”開展“送學上門”,通過多措并舉激發群眾想學、愿學、愛學之心。
基層是個大舞臺,站在新時代的潮頭,湯泉鄉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乘風破浪,砥礪奮進,發揮基層宣傳陣地新動能,打造農村理論宣講新引擎,不斷開辟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詹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