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寺前鎮持續深化“內搭平臺、外聯老鄉”工作機制,從人才招引、人才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完善人才服務機制,拓寬人才成長之路。
一、構建“強磁場”招財聚財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才招引服務工作。加大宣傳,營造熱烈活動氛圍,在鎮村文化舞臺、主要路段利用 LED 顯示屏循環播放人才標語,設立人才服務站,由專人負責每天進行人才服務保障、促進就近就業、返鄉下鄉創業、維護合法權益等政策、措施的宣傳。發送慰問信,在信中對在外返鄉人才送上真誠的祝福,傳遞寺前鎮近年來產業需才、發展求才、求賢若渴,惜才如金的信號。積極探索,打造人才匯聚高地。以需求為導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工作思路,量身打造人才引進清單,依托駐外流動黨組織、商會及招商引資點,建立人才招引工作站,延伸人才引進工作觸角,拓寬發現人才渠道。完善信息,更新服務人才理念。全面梳理排查本轄區內人才資源,實行在外鄉賢人才建庫管理,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庫,更新完善在外鄉賢人才信息。主動出擊,有針對性地開展定向回引,積極對接、回應人才返鄉創業愿望訴求。加強人才意向投資、創業落戶等后續跟蹤服務工作,千方百計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想方設法解決人才的現實困難。
二、打造“心港灣”尊才重才
著力打造創業不擔心又省心,既暖心又開心的留才環境。積極謀劃年度人才工作。通過開展組織生活、在外人才聯誼會等,收集關于人才建設、引才形式、提升引才效果等方面“金點子”。扎實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對在外返鄉人才采取多種形式走訪慰問,發放慰問信,對人才親屬發放慰問品,對外出未返鄉的人才采取通過微信等方式發送慰問信及家人親情照形式營造重才氛圍。召開返鄉人才新春座談會。邀請在外鄉賢人才共敘鄉情、共話發展,為寺前鎮重點工作、民生問題、產業發展等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三、培植“厚沃土”育才儲才
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優化育才、儲才、留才機制。積極培育新型農民。依托優秀企業、相關職能部門、各類技能培訓等平臺,按照“專家授課+課堂培訓+基地實訓+新型職業農民”方式,培育有文化、愛農村、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致富能手共計427人。加強后備干部培養。著力從本鎮創業致富能手、退伍軍人、本土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等人員中選拔一支高素質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全鎮15個村配備30名后備干部。助力人才駐足鄉村。圍繞“三公里”就業圈、園區招工等工作,針對有就業意愿且自身情況允許的勞動力展開重點宣講。組織帶領參觀園區工作環境300余人次,幫扶村民與用工單位實現精準對接,統籌各項工作。開展春風送崗活動,圍繞企業用人需求,求職者就業需求建立臺賬,精準對接崗位,對有意向的求職者現場參觀就業、住宿環境,實現幫助50余位求職者現場簽訂勞動合同。
下一步寺前鎮將加大人才關心關愛力度,完善人才信息,精準對接人才需求,優化營商投資環境,為返鄉創業就業人才提供施展才能,體現自我價值、實現絢麗夢想的大舞臺。(喬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