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吳義陽,是太湖縣郵政分公司北中支局的一名投遞員。2000年始,通過參與郵政企業的招聘,他從一名農民轉為北中郵政支局的一名步班郵遞員,踏上了被稱為太湖第一郵路的桐山郵路,這一走,就是23年。
這23年里,吳義陽親歷了郵政投遞從步班、自行車班、摩托車班再到如今汽車郵班的變遷史,也見證了這片故土逐漸走出貧窮,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發展歷程。粗略計算,他走過的郵路已超過60萬公里,送出報紙、信件、匯款單、錄取通知書和包裹等超過50萬份。除了本職工作,吳義陽還經常幫村里的老人代購藥品、生活物品等,他還利用自己的特長指導村民發展農村電商,將山里的農產品運出大山,助力鄉村振興。
吳義陽表示,“只要村民需要,我會一直守好這條郵路。”2020年,吳義陽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每天,吳義陽一早就從北中支局出發,穿赤水河,經桐山,奔天花坪,走蓮花寨,在峰巒溝壑中穿行,服務9個村落、1所初中、4所小學、1.7萬多村民,時長達9個小時,回到支局已是萬家燈火,在海拔最低500多米、最高1000多米、里程達108公里的山間郵路上烙下他深深的足印。
2008年冬天,積雪逾月不化,山區交通幾乎阻斷,吳義陽為將緊急郵件及時送達,腳纏綁帶、肩馱郵包上桐山,義無反顧地行走在茫茫郵路上,扶崖轉彎時腳下打滑,一不小心掉入深澗旁,驚魂未定的他,發現自己卡在了樹樁與巖石的夾縫里,幸虧老樹樁救了一命。歷經這次有驚無險的劫難,吳義陽依然不退縮、無悔當初的選擇。
2011年7月,桐山、將軍山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松樹林暴發松毛蟲災害,吳義陽每天到鎮政府拿最新的松毛蟲防治預報及殺蟲辦法宣傳單,及時送達災區各村民小組,指導老百姓滅蟲。原本108公里的郵路一下子增加到200多公里,投遞點增加到300多個。十幾天下來,松毛蟲消停了,可吳義陽卻似變了一個人,鼻青臉腫,滿身傷痕。
在百公里長的桐山郵路沿線,提起吳義陽,村民們有口皆碑,是老百姓心里“出了名的好人”。
他十多年自費為山區10名孤兒和貧困孩子訂閱學習報刊,為患有小兒麻痹癥的黃敏提供無私幫助。新冠疫情蔓延期間,他自發做防疫宣傳的志愿者,用郵車喇叭流動宣傳防疫知識。他每天全副“武裝”做好自我防護后,就趕早出門為不便外出的鄉親們采購日用品和急需防疫品,幾乎每天都幫鄉親們送去一車沒有面單的“郵件”。
多年來,吳義陽的郵車發揮了“大”作用,不僅將黨報黨刊、信件和包裹送到了山里,還將山區的特色農產品運出了大山,為山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雖然桐山郵路一帶山區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但因山里的快遞服務運營成本高,幾家快遞公司紛紛撤離。桐山郵路上郵件的投遞與攬收還是吳義陽不變地堅守著,攬投高峰時,一天要投遞包裹400件,途中還要攬收約100件的出口散件包裹。
20多年來,吳義陽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社會的先進事跡在百姓中傳揚,他情系山區百姓、堅持優質服務的精神在大山里唱響,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桐山鴻雁”。
這幾年,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吳義陽經常利用自己學到的互聯網、農村電商等新知識幫鄉親們共同致富。自2016年以來,他指導鄉親們利用淘寶、微信及郵政線上郵樂網平臺開店,讓30多戶鄉親走上了常態化銷售之路,實現了脫貧致富。(安徽商報 祁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