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始于心,長效見于行。今年以來,百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牢牢把握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工作目標,精心謀劃,因地制宜推進文明實踐機制、場所、隊伍、項目、活動協同聯動,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整合區域資源,陣地建設全覆蓋。規范的陣地是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載體,為更好地引導、服務群眾,百里鎮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項目、有機制、有活動的‘五有’標準,不斷完善陣地建設,著力打造高標準的文明實踐陣地。目前已形成輻射全鎮的“1+10”文明實踐網絡。同時,每個所(站)落實專人管理,并集中開展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陣地“建管用”能力水平。走進百里鎮大竹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黨群活動中心、文體活動室、文化廣場等惠民活動場所一應俱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儼然成為轄區群眾豐富文化生活的“充電站”,廣受群眾好評。
以黨建為引領,建強志愿隊伍。新時代文明實踐,既是為了群眾,更要依靠群眾。一直以來,百里鎮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志愿服務等形式,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文明實踐參與者。為了保障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百里鎮廣泛吸納黨員、大學生、鄉土能人等群體,組建了13支常駐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隊伍,通過黨員帶動、群團發動、群眾互動相結合,實現文明實踐貼近群眾,志愿服務常態長效。
注重群眾需求,創新活動形式。百里鎮轄區各實踐所(站)緊貼群眾工作生活實際,常態化開辦各類知識技能講堂、走訪入戶活動,給群眾講理論、講政策、講文化,真正做到了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將黨的理論和相關政策傳達給群眾,增強群眾對政策理論認同感的效果,通過志愿活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以來,百里鎮轄區各實踐所(站)廣泛開展理論宣講、移風易俗、平安建設、環境整治、關愛幫扶等各類志愿服務350余次,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群眾幸福生活增色、添彩。(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