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王章中,男,1974年7月出生,現年49歲,中共黨員,安慶市太湖縣天華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茶葉技干。
事跡簡介:王章中自1998年從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畢業后就扎根在大別山深處的天華,從事茶推廣與生產25年。一直工作在山區基層農技推廣一線,25年如一日,如“老黃牛”一般把青春和熱血奉獻在茶葉發展和茶葉制作技術推廣中,繪出了一幅茶葉發展的綠色畫卷。他先后被評為“天華鎮優秀共產黨員”“安慶市茶產業工作先進個人”“安慶市產業扶貧先進個人”“安慶市種植業先進個人”“安慶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連續5年被評為“太湖縣農業系統先進個人”,榮獲2006年獲得頒發的省科技技術二等獎、2018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正文:
在工作中,王章中每年從茶苗訂購到栽植標準都嚴格把關,確保茶苗質量和栽植成活率。累計推廣優良茶苗313萬株,年生產茶葉300噸,年產值7000萬元。累計發展新茶園10420畝,指導茶廠建設15座,帶動茶葉制作人20多個,夯實了產業基礎。在他的協助下2021年天華鎮被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省級一鎮一品示范村鎮(茶葉)”,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茶葉)”。
初生“牛犢”入深山 闖開茶道
太湖人民敬仰的趙樸初先生有句名言——品遍錫蘭和宇治,清芬獨賞我天華。樸老筆下的“天華”正如詩句所言,是一個盛產茶葉的地方。在天華鎮的崇山峻嶺中,一行行茶葉苗迎風招展,向著太陽吐露芬芳……一個個挎著布兜的女人,將一片片茶芽彈進布兜……這么美麗的地方不由得讓人想起它的茶葉發展過程。原來是25年前,有個小伙子王章中從安農大畢業輾轉來到當時還叫黃鎮鎮的天華鎮,望著碧波無垠的花亭湖和巍峨聳立的天華尖,除了震撼人心的美景,更多的是一種流落大山的失落感。“我們的未來在皖南皖西南的大山上,我們的希望在多姿多彩的茶葉上。”想起大學老師的話,王章中釋然很多,心里想著:“我的所學不就是與土地打交道?不就是與一顆顆茶樹打交道?”剛到天華,他認為自己雖是科班出身,理論上有一定造詣,但對茶葉的種植方面的實踐知識了解的還不是很全面,他就到當時茶葉種植面積較大的朱河村,找到當地的種植大戶、土專家,請他們帶他上山,在茶園里當面向他們請教,一次又一次,直到搞懂了那些通俗易懂的“土”知識,再手把手地傳授給茶葉愛好者。
彼時的天華,茶葉種植面積狹小,樹種單一,農民種茶大多是供自己喝茶,商品茶產量不高。書讀萬卷還需路行萬里,王章中亟需用所學專業知識為天華找一條產業發展、脫貧致富的路徑。2008年,天華還沒有茶葉加工廠,當時的黃鎮農技站作為農技推廣單位,添置了兩臺機器,一臺老式殺青機,一臺揉捻機,邊做邊推廣。王章中作為茶專業出身,自然就承擔起了茶葉制作任務及推廣工作。當時加工廠面積小,工人都是生手,攤曬工具簡陋,制茶機器又少,茶草來源不足,沒有茶葉基地作后盾,全靠從一家幾斤幾兩收,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著手制茶。茶葉制作要及時殺青、揉捻、烘干,只能日以繼夜趕著做,最高峰時他連續十幾個夜沒有睡過安穩覺,實在瞌睡的不行,就在灶膛口鋪過硬紙板將就瞇一會,真是讓人心酸。正是他骨子里有這種對專業工作的執拗精神,從不顧及自身疲憊,只想把茶葉做好。廢寢忘食十幾年,王章中培養了許多茶葉制作骨干,許多小型茶葉加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天華的茶經濟開始走上“快車道”。
服役“犕牛”傳幫帶 帶出茶商
隨著茶葉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大,傳統式老帶新的師徒模式不能滿足茶產業發展需求。王章中深入加工廠,從理論培訓到實踐操作,一步一步傳授。有些村民領悟能力差,王章中不急不躁,一個動作反復示范,直到村民熟練操作為止。他那雙拿筆的雙手,在炒鍋的高溫炙烤下,現在已經布滿老繭、裂紋。他這種勤勤懇懇、刻苦鉆研的態度,讓所有被指導的村民心存感激。因為身體透支厲害,才40多歲就開始掉牙齒,忙碌時需要用布條系在頭部才能減輕頭疼。但他很欣慰,天華的制茶師傅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高,茶葉加工廠檔次也上去了,尤其是現在國家到村產業項目的實施,許多村都建起了全程自動化設備,其效率之高,質量之優,讓茶廠經營者拍案叫絕。他說:“希望能幫到更多熱愛茶葉的天華人民。”。
好茶需好資源,豐富優質的茶草是茶產業發展的強大后盾。天華鎮山林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獨特的小氣候和肥沃的土壤十分適宜茶葉生長。針對本土茶葉品種單一和茶園規模小的現狀,王章中向農戶推廣無性系茶葉品種,三年即可收益,既可以自己加工茶葉,也可以賣茶草,賺錢方式靈活。經過他的推廣,許多農戶加入到茶葉新品種推廣中。隨著效益增長,部分經濟頭腦靈活的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成更大面積的茶園,諸如太湖縣育林家庭農場、孫超家庭農場、畫里天華茶葉公司等茶葉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這些茶葉示范基地帶動了當地大量勞動力就業,解決了脫貧戶的后顧之憂,提升了社會效應,促進了天華的經濟發展。
時代在進步,政策在更迭,鄉村振興號角已吹響,王章中所在的農業部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承擔著產業振興的大任。茶葉作為天華鎮的傳統支柱產業,被推到了發展的最前線。帶領天華人民共同致富,早日邁入小康生活,成為天華農業人的奮斗目標。在王章中和他的同事們的努力下,2023年,天華鎮現有茶園16450畝,可采茶園13620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0420畝,現有大中型茶葉加工廠15家,其中有兩家茶葉專業合作社,天華鎮年產干茶300多噸,年產值7000余萬元,也是我們天華鎮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渠道。先后培育了“畫里天華”“百羅畈”等知名茶葉品牌。為了讓茶葉走出大山,讓茶香飄得更遠,王章中指導茶葉生產者不要滿足于傳統的線下實體店銷售模式,共同探索新的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突破銷售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整體經濟效益的增長。因此在產業振興中,天華基層農業工作者不負眾望,帶領全鎮茶農走出了一條田野上的康莊大道,讓希望在“夢中山水、畫里天華”唱響。
退役“老牛”扎穩根 念好茶經
因為身體勞累原因,王章中在茶葉生產中“退居二線”了,但他也不停歇,平時就是謀劃制作好天華茶葉的更多途徑,因地制宜做好茶葉苗木采購計劃,特別是茶季里總是流連于各個茶廠指導茶葉制作技巧,安裝調試茶機,督查茶園茶廠生產安全50余次,開展茶葉知識培訓講座每年總計20余場,參加人員1000余人。
工作中如此認真,生活中卻很低調,從不講究衣食住行,與人交往謹言慎行,樂于助人。有時除了帶技術,他還放下身份當勞工,常保滴水之恩定將涌泉相報的心態。他有時間就在家陪陪孩子,用英語六級的知識儲備認真輔導孩子學習,耐心地教育孩子誠實善良做人。孩子也不負他的希望,遵從教誨,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單位上的事,只要是能力范圍內從不推辭,叫他少忙點,他總是笑呵呵地說:“累不死就行”。王章中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在天華的溝溝澗澗渡過了25年,他以民為師,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涵養一心為民的情懷,保持踏實肯干的作風,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起而行之、勇挑重擔,這正是艱苦奮斗的老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