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理論宣講、一次次暖心服務、一樁樁惠民實事……合力打開了彌陀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畫卷”,綻放“文明之花”,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根”上夯實基礎。彌陀鎮立足自身優勢、充分盤活資源,高標準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67個,并以理論宣講、文明風尚、教育關愛、文化惠民等為主要內容,組建巾幗志愿者、紅耀江淮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者以及山里紅志愿者等35支隊伍。精心策劃活動內容,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截至目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調解矛盾糾紛20余件,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0余條。同時,成立領導小組,高位推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有了組織保障。專題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納入村級年終績效考核,明確工作任務和內容,強化所(站)工作責任。
“枝”上搭建平臺。彌陀鎮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統籌利用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惠民、科技普法、健身體育等平臺,成功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各村(居)依托黨員活動室、村級文化中心、農家書屋、鄉村大喇叭、健身小廣場等現有活動場所和文化陣地,全面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注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氛圍建設,設計了文化廉潔墻,各村(居)制作宣傳展板、張貼宣傳標語、設置宣傳專欄等形式,打造了便于群眾理解和接受的宣傳陣地。著力加強宣傳報道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工作群等發布相關活動信息,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展示了生動的實踐形象。
“葉”上做優服務。不斷探索服務方式,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積極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理論宣講矩陣,創新理論宣講模式,通過“巾幗宣講”“小板凳宣講”“鄉村振興夜校”等方式,用聊天式宣講、答疑等方式實現理論育民、理論惠民。注重立德樹人,積極開展“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系列活動,涌現出全省“最美家庭”張明星家庭等先進典型,評選產生各級好婆婆、好媳婦50余人。常態化組織開展義診、義剪、智能手機輔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感。聚焦老年人群、留守兒童、殘疾人員等特殊群體,組織開展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文明實踐活動,切實增強群眾生活信心。創新活動形式,先后開展“觀山悅水,彌陀等你來”抖音短視頻大賽、護苗2023畫團扇等活動,切實豐富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宋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