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縣醫院通過“鑄魂”“聚力”“創新”“惠民”“奉獻”五項舉措,不斷健全制度、營造氛圍、優化流程、提升能力、改善服務,進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鑄魂——黨建引領,鑄魂育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院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作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醫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規律,堅定醫護員工的理想信念,把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各支部積極組織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綜合評選出“擔當作為好黨員”23人,將先進事跡張貼上墻進行宣傳,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開展“身邊好人”推薦活動,學習身邊榜樣人物。加強黨員干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助力“太家廉”活動。王學平等5個家庭獲2022年度太湖縣“最美家庭”,楊德龍等3個家庭獲2022年度太湖縣“五好家庭”,徐洪珍等2人獲2022年度太湖縣“好媳婦”,通過各類文明實踐,激勵廣大醫護人員“守醫者初心,擔健康使命”。貫徹《太湖縣精神文明創建成效提升“九大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通過公眾號發布《安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員工培訓的內容。9月28日,醫院對全體安保人員開展了《學習二十大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文明友善的安保人》培訓,通過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讓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滲入骨髓,融入細胞”。
聚力——文化潤澤,凝心聚力,豐富精神文明內涵
開展《點滴間,流淌在太醫里的文明》隨手拍圖片征集活動,直觀記錄職工在一言一行中展現的文明。醫院充分利用門戶網站、電子顯示屏、文化長廊和院史館等陣地刊播文明公益宣傳標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等內容在院內抬頭可見,駐足可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傳文明出行、拒絕酒駕醉駕、廉潔從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十多個主題,讓公益宣傳融入醫院環境。舉辦太醫大講堂,利用醫院培訓平臺開展精神文明相關培訓、溝通技巧培訓,培育人人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臺關心關愛職工十條舉措,定期慰問老黨員和退休職工。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夯實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積極構建“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文化氛圍,以文化人,凝心聚力。
創新——集思廣益,打造品牌,提升精神文明質效
打造“廉潤太醫”品牌,推動廉潔入腦入心。通過強化醫德醫風教育,為“廉潤太醫”樹根基。通過加強行業行風監督,為“廉潤太醫”做保障。連續兩年出臺行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推動職能科室“以臨床為中心”、臨床科室“以患者為中心”理念落實落地,持之以恒糾治“四風”,著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為“廉潤太醫”接地氣。發揚自我革命精神,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努力擦亮“廉潤太醫”的廉潔文化品牌。
打造“溫馨服務”品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醫院從緩解群眾看病難入手,加快信息化建設,打造掌上醫院。開通預約掛號、門診導引、病歷寄送等20多個功能,實現一部手機全流程就診,門診“三長一短”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成立全市首家病友服務中心,創新服務模式,通過醫保服務站前移、收費窗口前移、綜合調度前移等“三前移”改善就醫體驗,已形成了“在外面有困難找警察,在醫院有困難找病友服務中心”的機制,中心被評為2022年度縣級優秀“書記項目”,榮獲太湖縣“巾幗文明崗”稱號。截止目前,該中心已服務患者達100萬余人次,提供預約服務2000余人次,協助慢性病辦理7000余人次,醫共體轉診5000余人次。
打造“誠信服務”品牌,保障患者切身利益。建立“我和院長有話說”投訴處理機制,做到投訴電話、投訴處理制度、專人值守“三要素”齊備,確保投訴處理形成工作閉環。積極開展“我與病友加微信”活動,及時解決群眾在就醫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構建誠信醫院建設體系,出臺《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專項行動方案》,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規范診療行為。
惠民——聚焦需求,溫馨服務,豐富精神文明成果
深入推進“五大中心建設”。醫院是安慶市同級醫院首個通過國家胸痛中心、卒中綜合防治中心雙中心認證的醫療單位。同時,醫院積極建設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大力創建創傷中心。深入推進多學科MDT診療。各中心第一時間將患者生命體征實時上傳,以達到對院前急救和轉運途中的遠程監控指導,實現“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對危重患者及時開放“綠色通道”,為患者爭取黃金時間,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切實改善醫療服務環境。新院區規劃建成門診樓、住院樓、醫技樓、感染樓、發熱門診,建設有中央空調系統、中央純水系統、智能化控制系統,基礎設施和醫療環境大為改善,各樓之間連廊設計,讓就醫群眾避免日曬雨淋。隨著服務能力的提升及基礎設施、醫療環境的改善,來院看病的人數明顯增加,新住院大樓住院人數最高峰達960余人,縣內老百姓看病“一床難求”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大力發展新技術新項目。醫院完成了上一周期新技術新項目進行成果評審,出臺新技術新項目獎勵辦法,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積極性。2023年又批復了55項新技術新項目。骨科椎間孔鏡、單孔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神經外科微創手術等一大批新技術新項目取得突破,很多填補了縣內的技術空白。
柔性引進知名專家坐診。醫院積極推進專家門診建設,通過人才引進、幫扶合作及院內遴選等多種模式開設專家門診、知名專家工作室。醫院與上級醫院簽訂了多學科專科聯盟合作協議,成立了專家團隊工作室,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服務。
奉獻——發揮特長,志愿奉獻,勇擔健康守護使命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推進志愿服務項目順利開展。醫院大力弘揚志愿服務文化,創新志愿服務方式,以黨員志愿服務、新入職員工志愿服務、寒暑假大學生志愿服務、“醫二代”志愿服務等“四志愿”守護百姓健康。在醫院門診的病友服務中心,隨處都可見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們是醫院繁忙的醫療工作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發揮黨員示范引領,發動專業人員參與志愿服務。在醫院隨處可見黨員示范崗位牌,每天都有黨員在示范崗位服務。影像黨支部定期開展技術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幫助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斷水平。內兒科黨支部、骨科黨支部、五官口腔科支部多次下鄉開展義診活動,把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免費為老百姓看病,普及健康知識。
積極整合優質資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院積極發揮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專業特長,通過科普推廣、健康宣教、公益義診等志愿服務形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院內,每個病區都設有便民服務箱,為方便患者想到點點滴滴。在院外,每年10余次組織相關科室專家走進校園、工廠和小區,為群眾宣傳健康知識,提升群眾健康水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