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鎮立足發展現狀、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夯實基礎建設,做實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力繪就和美鄉村,擦亮發展底色。
“生態之筆”注入新底色。彌陀鎮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結合“整潔太湖”行動,大力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常態化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考核,每月公布考核結果,完善長效常態整治工作長效機制。積極加強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深挖余家宕、嵩尖寨、安樂河農場等生態資源,全力打造彌陀觀光與休閑康養旅游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啟動安樂河全流域治理和方田河山洪災害防治,創建省級幸福河湖,開展鐵林水庫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多措并舉開展林長制宣傳工作,各村(居)建立村組林長制網格化管理體系,配備護林員234名。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推進造林綠化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等無縫對接。2023年人工新造林1300畝,義務植樹9.3萬余株,培育鞏固林產品省市級龍頭企業、合作社4家。
“產業之筆”激活新動能。彌陀鎮立足特色產業,拓展致富渠道,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做好安樂河農場黃芪種植加工,河口養老院、桐山寺宿康養院、方田標準化廠房和木梓坳農副產品加工廠等項目建設。圍繞彌陀“土特產”,持續提升“彌陀生條”“彌陀豆粑”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以及“碉情食品”非遺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積極引導各地企業與鄉農產品供應商簽訂特色產品銷售意向合同。舉辦特色種養業培訓班5期,科技宣傳培訓20余期,培訓產業發展領頭人300余人次。依托村(居)轄區內茶、果、花、林等優勢資源,著力打造“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農旅發展項目,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提升農產品經濟附加值,并帶動脫貧群眾致富增收。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多渠道收集招商信息,主動接洽招商引資項目,拜訪企業30余家,洽談項目15個,完成太商返鄉創業項目7個。
“文明之筆”樹立新風尚。彌陀鎮組織開展“美麗庭院”“好婆婆”“好媳婦”等系列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山里紅志愿者協會、彌陀支教助學協會、彌陀商會等社團組織作用,積極引導全鎮村民積極參與美麗家園建設,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綜治中心全面提標升級,建設綜合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網絡式”的社會治理服務,整合全鎮366個視頻監控系統,統一納入到鎮視頻監控指揮中心,實現社會治安防控網絡互聯互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積極開展文化惠民工程,鼓勵愛好文藝、能歌善舞的群眾進行演出,成功舉辦“彌BA”和美鄉村籃球賽、第二屆“教職工”門球賽等接地氣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扎實推進移風易俗,聚焦紅白喜事要幫忙等內容,黨員主動亮身份、定標準、踐承諾、比服務,入戶宣傳鮮花祭祀、文明喪葬等相關知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向。(宋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