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寺前鎮羅溪村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搖錢樹”工程,根據本村土壤特點,大力發展黃桃、核桃、棗樹、楊梅等種植產業。
種好“搖錢樹”,讓山綠起來。羅溪村把實施“搖錢樹”工程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鄉村環境整治,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四旁”和自留山自留地作為“搖錢樹”工程建設的主戰場,廣泛發動群眾利用“四旁空地”、自留山和自留地等山地種植經濟苗木,掀起了在房前屋后種植“搖錢樹”的熱潮。據悉,自“搖錢樹”工程實施以來,羅溪村共栽植李子樹800棵、桃樹1100棵、棗樹435棵、楊梅800棵、黃桃200棵,共計3000余棵。一株株新綠昂然挺立,為綠美鄉村增添一份靚麗色彩,營造出“愛綠、植綠、護綠”良好社會氛圍,全力做好“綠”文章,助推“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管好“搖錢樹”,讓群眾富起來。村民章順芹說:“以前這里是一片荒山,山上只有一些枯樹,村里組織我們種植核桃、棗樹等經濟果樹,為這片山地進行植樹綠化,還有專家現場來指導。這些果樹既增加了我們的經濟收入,也美化了村莊,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既要山清水秀、讓鄉村綠起來,又要創造經濟效益,讓村民富起來。羅溪村以“見縫插綠、見空補綠”的方式,引導村民種植經濟果樹苗木,充分發揮村民管護主體作用和村集體經濟的主導作用。在幫扶單位縣審計局的大力支持下,邀請到林業方面專家實地進行技術指導,對村民種好后如何管的疑問進行一一解答和專業的管理方法,確保能夠產生經濟效益,走出了“因地制宜、聯農帶農”的致富之路。
用好“搖錢樹”,讓環境美起來。綠化補植添新景,人居環境再提升。為進一步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打造更加宜居宜業鄉村環境,羅溪村結合“搖錢樹”工程建設,積極引導群眾在房前屋后開展植樹添綠工作,進一步實現從“凈”起來到“美”起來的全面轉變,充分發揮“搖錢樹”工程建設的主體效益,不斷刷新鄉村環境“新顏值”。
下一步,羅溪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作為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搖錢樹”工程建設,共享生態紅利,共同增收致富。(陳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