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彌陀鎮聚力打造致富平臺,開發提升鄉村人才能力素質,不斷創新載體,培育濃郁文明新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新局面。
繪好“人才圖”,讓活力本色更強。彌陀鎮重點從拓寬鄉村人才選培渠道著手,積極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等各類人才,不斷提高鄉村人才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水平。開展技術宣傳、培訓,2023年開展科技宣傳培訓20余期,舉辦特色種養業培訓班5期,遴選20名學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工程,夯實鄉村產業振興人才基礎,2024年計劃開展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訓8期300余人次,引導鄉村人才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全鎮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加強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建設,嚴格落實大學生回鄉工程書記項目,每年投入10余萬元用于村級后備干部工作補助,讓人才在農村“留得住”。
繪好“產業圖”,讓發展底色更足。彌陀鎮因地制宜、立足稟賦,依托鄉村振興財政銜接補助資金謀劃建設產業項目,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放大產業優勢。2023年實施鄉村振興項目17個,其中到戶產業項目11個,扎實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其中界嶺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100萬元,平均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96萬元。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啟動6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基本農田質量。做強優勢主導產業,開展安樂河農場黃芪種植加工,提升“彌陀生條”“彌陀豆粑”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以及“碉情食品”非遺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擴大產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彌陀觀光與休閑康養旅游業,扎實推進興村富民各項工作,深挖余家宕、嵩尖寨、安樂河農場等生態資源。做好紅色文章,串聯落機宕、鐵林寨、朱湘故居等文化元素,積極謀劃和打造彌陀紅色旅游精品路線。
繪好“宜居圖”讓文明成色更滿。彌陀鎮持續擦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環境優美鎮”金字招牌,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這一載體,充分發揮山里紅志愿者協會、彌陀支教助學協會、彌陀商會等社團組織作用,扎實推進“整潔彌陀”行動,形成了“鎮村聯動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引導群眾自覺踐行文明新風,開展“美麗庭院”“好婆婆”“好媳婦”“安慶好人”等評選活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身邊人,弘揚崇德向善文明新風。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全鎮11個村(居)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志愿服務活動,傳播文明理念。整合移民資金155萬元,新建3個自然村美麗家園活動廣場,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持續優化生態環境,申報創建省級幸福河湖,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家園,進一步充實環境優美城鎮內涵。(宋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