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近年來,劉畈鄉聚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為依托,把推進移風易俗作為文明新風的主要抓手,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積極探索鄉風文明新模式,使文明鄉風吹遍劉家畈,潤進百姓“心尖”。
建制度,展現”文明“新風貌”。安慶太湖劉畈鄉堅持黨建引領,倡導黨員帶頭,建立“黨建+移風易俗”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四事四權”工作法的作用,形成了“網格管事、五老調事、支部說事、群眾議事”的工作機制。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卡等廣泛聽取民意,制定完善7個村的村規民約。全鄉黨員干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成立紅白理事會,專業打理紅白事宜,明確規定接親車輛和桌數、禮金,避免了大操大辦和互相攀比之風。讓“不辦無事酒,白事不接受親友祭品,紅事宴請不大操大辦,婚禮簡辦新辦,不收受禮金”逐漸成為共識。
勤宣傳,樹立文明“新風向”。“大媽,這是移風易俗倡議書,您拿著,我來給您講解一下……”劉畈鄉通過進組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集中宣講、微信群等線上線下方式,結合現實事例宣傳大操大辦、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行為的危害,用通俗易懂、直白的語言向村民講解移風易俗的意義,發放移風易俗宣傳資料。同時還倡導大家摒棄不良社會風氣,樹立節約意識,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村規民約的‘軟約束力’很有效,這兩年,我們村村民平均辦宴桌數明顯下降,村民群眾也能自覺抵制婚喪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不斷形成紅白喜事規模適度、程序簡約的良好風尚。”劉畈鄉洪河村村干部說道。
樹榜樣,評出文明“新風尚”。劉畈鄉注重以典型示范帶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定期開展“美麗庭院”“五好文明家庭”“劉畈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將群眾認可、影響力廣、感染力強的身邊典型選出來、推上去,并在村民大會和村晚活動上進行表彰。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用群眾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培育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鄉村文明新風尚。此外,還借力“黨建+積分制”,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推行“文明積分超市”,激發村民主動參與文明新風創建的熱情,讓“文明積分超市”成為組織發動群眾的有力抓手,引導群眾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推動文明新風建設。(朱進中 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