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彌陀鎮立足生態、突出生態、提升生態,凝心聚“綠”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全力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建設生態人居,傾力培育生態文化,實現鋪展大美彌陀新畫卷。
向“綠”而行,守生態底色。守牢綠水青山生態底色,彌陀鎮嚴格執行林木采伐限額管理、規范采伐操作程序等措施,逐步規范林地與非林地上林木的管理。清理和整頓轄區內5家木材加工(經營)企業,嚴格對境內的加工經營戶、濫砍濫伐、林地征占用進行“三項清理”。積極采取植樹造林、森林撫育或低效林改造措施,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增長,2023年彌陀鎮共完成義務植樹9.3萬余株,完成人工新造林1300畝,完成歐投項目造林補植楓香、油茶、濕地松苗木180700株,毛竹、油茶造林補植油茶、楓香、濕地松苗木184990株,森林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強防火巡查力度,注重多部門聯防聯控,在重點林區、重要地段、主要路口設卡封控檢查,不斷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形成全民參與、齊抓共防的良好局面,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以“綠”為基,弘文明本色。彌陀鎮全面開展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引導群眾培養文明行為習慣,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健康知識宣傳、綠色出行、關愛服務、愛國衛生運動等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宣傳活動,發放垃圾分類、低碳節能、移風易俗等宣傳材料200余份,向群眾普及低碳節能知識,自覺踐行低碳生活理念。開展移風易俗深化行動,以“好家風”家庭為載體,積極開展好家風主題活動,以好家風促進好民風,利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的引導治理作用,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深化文明家庭創建,進一步引導廣大家庭弘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持續推進“整潔太湖”整治工作,清潔環境衛生,樹立文明新風。
點“綠”成金,繪發展亮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彌陀鎮立足實際,依托獨特的生態環境,以生態化、優質化、品牌化為目標,以無污染、原生態為亮點。境內盛產毛竹、油茶、黃花菜、中藥材等農特產品。茶葉作為彌陀鎮重要的支柱產業,現有茶葉面積1萬畝,茶葉加工廠9座,名優成品茶銷往全國各地,預計2024年茶葉產量200余噸,產值6000余萬元。積極鼓勵有要素稟賦的村進行差異化發展,讓“好生態”轉化為“好收益”,界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有茶園470畝,每天有近百名村民來茶園采茶,采摘名優茶鮮草500多斤,制干茶120多斤。鐵林村實施產業扶貧油茶項目,油茶種植面積達400畝,不僅綠化了荒山,也帶富了群眾。河口村種植中藥材紫菀,使農村“撂荒地”變身“金土地”,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宋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