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和事佬’調解工作站辦公場所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牌、制度牌、檔案資料等樣樣齊全,想辦事、有矛盾,都能來這里,看到‘和事佬’認真的工作態度,就格外感到親切。”4月26日,北中鎮玉嶺村村民詹華明說。
自去年以來,北中鎮玉嶺村堅持黨建引領,依托“黨建+網格”治理體系,由村級基層黨組織牽頭,打造“和事佬”調解工作站。通過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優選聘請老黨員、老村干、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等10名“五老”同志擔任基層調解的“和事佬”,推動村級服務重心前移,充分發揮“和事佬”調解工作站的作用,構建“家門口”服務體系,不斷強化基層治理能力。
“和事老+愛國主義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北桐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玉珠烈士陵園”“將軍百花洞藏將軍”等紅色文化資源,常態化開展革命故事宣講、重溫入黨誓詞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等活動,讓紅色基因根植厚土、融貫血脈。“和事佬+鄉風文明建設”。擔負起推動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宣傳教育的“主角色”,常態化開展殯葬改革、農村紅白喜事監督管理,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持續開展“最美屋場”“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創建評選活動,全面提升群眾文明素質,樹立文明鄉風。“和事佬+網格上門調解”。按屬地管理和“就地就近、便于服務”的原則,推行“和事佬”網格化管理。“和事佬”堅持“人在格中聯、事在格中辦,大事小事不出村組”的工作方針,做到周排查、旬例會、月報表,將全村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和事佬+老年學校宣傳”。成立“和事佬”宣傳服務隊,不定期進家庭、進學校開展普法、掃黑除惡、森林防火、防溺水等工作宣傳。編排表演“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三句半”“鄉村振興戰略宣講三句半”及舉辦老年學校文藝匯報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充分發揮“大手牽小手”的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和事佬+老年人助餐點"。設立“和事佬”幫助“老年人助餐志愿崗”,在老年人助餐點幫助服務、維持秩序,特別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開展上門“送餐服務”,把惠民“民生工程”做實做細。
如今,北中鎮玉嶺村創新“和事佬”做法,成為基層治理一大“新亮點”,把調解工作站打造“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的黨建陣地,不僅滿足了群眾多樣化需求,更加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吳承鉞 朱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