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委史志研究室調研組一行赴徐橋、大石、江塘畈區鄉鎮,重點圍繞打造精品紅色旅游路線和村史館建設開展專題調研、業務指導,為基層史志文化賦能出良策、開良方。
三個鄉鎮地處縣城南部、泊湖沿岸,與宿松、望江兩縣毗鄰,總面積318平方公里,總人口12.3萬人,分別占到全縣的10.7%和21%。轄區內紅色景點分布廣,革命故事流傳多,英雄人物美名揚,如太湖縣第一個黨組織在甘家沙灣成立,太宿望邊三縣農民在大石嶺舉行暴動,陳賡率渡江部隊駐扎在徐橋并設立臨時指揮部,以及甘陵、張祖元、葉義山、卓金和等歷任縣委書記留下紅色印跡。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太宿望邊農民暴動紀念碑和陳列室、中共太湖支部舊址等紅色紀念場館得以建成、免費開放。這三個鄉鎮交通便利,紅色場館和革命遺址可以以點串面,形成一條紅色旅游路線,生動展示太湖的革命史、建設史和發展史。
縣委史志室調研組,沿著紅色旅游路線,一路走來一路察看,先后調研大石鄉紅色文化陳列室、大石嶺農民暴動紀念碑、徐橋鎮桃鋪村史館和中共太湖支部舊址,就鎮村史志場館建設、紅色遺址保護、地方文化口述史挖掘等重點工作,與鄉鎮、村相關責任人進行交流溝通、征求意見、提出建議。
在大石鄉大石嶺村,調研組一致認為該鄉區位優勢明顯,紅色資源豐富,建議加大轄區內紅色資源普查力度,充分挖掘紅色故事、英雄事跡,努力做好紅色遺跡、革命文物保護工作,并總結、講好漁民新村的奮斗史、發展史。在徐橋鎮桃鋪村史館,調研組充分肯定該村利用省農科院幫扶契機,整合多方資源力量,組織完成布展任務,展現了桃鋪村的發展歷程,同時希望繼續挖掘紅色文化、先進典型,盡可能收集、展現歷史文物,讓群眾受到教育與鼓舞。
縣委史志室通過深入開展實地調研、專業指導,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專業化意見和建議,引領推動各鄉鎮錨定目標、持續發力,做優建強紅色景點,實現串點成線、擴點提面,為全縣鄉村振興、文化賦能貢獻史志力量。(戴松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