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問題的發生。太湖縣牛鎮鎮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在固有調解機制的基礎上,打造群眾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12345”工作調解法。
一個平臺,分級分流精準發力。牛鎮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鎮村兩級綜治中心,深化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建成集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社會風險研判調度、網格化服務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實現群眾訴求反映、問題事項化解“一扇門進出”。按照“服務先導、服務管理融合”的原則,把基層各類網格整合成治理“一張網”,選優配強兼職網格員,變“事找人”為“人找事”,從源頭上主動發現并減少矛盾糾紛。堅持“四位一體”,全力推動“一站式”解紛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將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化解在激化之前,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雙值雙當,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水平。“等群眾訪”轉變為“為群眾辦”。實施“輪值服務員 今天我當班”“輪值一把手 今天我當家”為主要內容的“雙值雙當”信訪接待工作機制。每個工作日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帶班,負責牽頭協調處置當日矛盾化解、群眾來訪、突發事件等事項。同時,實行首問負責制,對于同一事項由首次參與協調處置的輪值人員牽頭協調處置。通過明確領導牽頭負責、整合多部門資源,推動“多部門”向“一站式”轉變,打通信訪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變“等群眾上訪”為“幫群眾代辦”,變被動化解矛盾為主動解決問題,全力推動群眾信訪事項第一時間就地化解。截至目前,“雙值雙當”機制共接待群眾92批次,化解矛盾37起,解決問題92個。
三所聯調,構建高效網格管理體系。“三所聯調”機制明確了以黨委政府為主導,綜治辦為組織協調單位,結合鎮綜治中心,建立起集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法律服務所等部門為一體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組織,發揮綜合調解和整體指揮作用,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依責分口解決,形成各司其責、同調同處、多部門協同作戰的“一站式”解決矛盾糾紛的聯調聯處工作機制。通過“三所聯調”對矛盾糾紛集中梳理、逐件分析、分類排隊,針對不同的矛盾、重點時期的矛盾糾紛和矛盾的不同特點,認真研究調處化解的途徑和辦法,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處理”的原則,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層層抓落實,三部門配合落實調處,落實預防,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防止矛盾激化蔓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有效的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四事四權,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為保障“四事四權”工作法落地見效,牛鎮鎮堅持“群眾事情群眾議,群眾事情群眾定”,結合“干部夜訪”這種更接地氣、冒熱氣的形式解決村內事務,讓群眾坐決策共議的“正席”,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四事四權”工作法走深走實。牛鎮鎮各村緊扣“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問題不上交”的目標,通過做實“四事”流程,保障“四權”落地,探索出一條符合村情實際、以人為本的基層治理模式。牛鎮鎮通過“干部夜訪”讓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監事”,在保障群眾“四權”中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形成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實現村容有新面貌,產業有新發展,鄉風有新氣象。
五老調事,打造網格化治理新格局。牛鎮鎮積極推行“四事四權”工作法,劃分49個網格,配備網格員324人,邀請老黨員、老干部、老退伍軍人、老教師、老鄉賢等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組成“五老”隊伍。充分發揮網格管事、五老調事的作用,網格員、“五老”等成為了矛盾糾紛信息員、調解員,減輕了鎮村矛盾化解壓力,分擔了工作任務,讓鎮村騰出手來抓發展,也進一步推進了矛盾在基層化解、難事在基層解決、工作在基層推動、經驗在基層推開。村“兩委”把未化解問題清單交辦至“五老”,“五老”人員通過“坐飲一杯茶,春風化雨拉家常”的方式開展入戶走訪、政策宣講、信訪勸導等工作,成功調解群眾飲水、子女贍養、鄰里關系、婚姻家庭糾紛、林權糾紛等民生事項,真正實現了“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的效果。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太湖縣牛鎮鎮“12345”調解機制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既壓實一線解決問題的責任,逐步實現從被動受理向主動辦理的轉變,也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快速消除在萌芽狀態,形成法治為民服務和熱點事項解決新模式,切實踐行“楓橋經驗”核心要義,有效提升了市域社會治理精細化、法治化水平。(牛鎮鎮 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