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多醫生說: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醫者,我們不能刀子嘴豆腐心,你與患者特別是首診患者都是首次有交集,你的刀子嘴就有可能傷害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的心靈。即使沒有中傷患方,也是會給患方留下你態度差。說重一點,沒有醫德,后面你都沒有機會去改變這種成見,因為你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第一印象。所以無論你的心底有多美,也會因為你的刀子嘴把別人拒之于千里之外。
對此,在醫患溝通中,我認為,要了解患者的需求,患者來就診,我們一定要明白患者的需要有哪些,這樣更有利于激發患者積極主動性;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患者憤怒時,不管患者是否是無理取鬧,作為醫務人員,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安撫患者,找出對方發脾氣的原因或事件,積極為其解決,切勿針鋒相對,產生火上澆油效應;要讓患者有備受重視的感覺,你的醫療建議和你的提議,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為患者設身處地著想,讓患者感覺你很重視他;要學會贊美患者,比如一些幼小患兒,一些心理自卑的患者等,你的贊美和褒獎就有可能成為一劑良藥或者一顆棒棒糖,撫平些許苦澀和不安的心緒;說“不”要有技巧,比如在診療過程中,遇到一些患者有不良生活習慣與疾病的產生和轉歸有著密切關聯,但是患者又執意如此。我們一定要仔細剖析其中利害關系,讓患者信服的同時,還要給予鼓勵,而不是刻薄冷漠地說著,你不能怎么,你不要怎么。不要把觀點強塞給患者,消化不了就吸收不了。要鼓勵患者表達,即使患者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我們也不要隨意打斷或者終止。有句名言說,雖然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的發言權。另外有些患者飽受疾病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困擾,當這些患者向我們傾訴時,如果我們不能幫到什么,我們不妨學會傾聽,做一個忠實的聽眾,時不時給予些許回應就足夠;要注重儀表,衣著端莊。有句古話,先敬羅衣,后敬人。整潔得體的衣著,言談舉止,彬彬有禮,專業細致,注重肢體語言表達,比如對于幼小的患者,我們輕輕撫摸著他的小腦袋瓜俯身和他聊聊天,說說他感興趣的話題,鼓勵他;對于年長的患者,我們不妨稱呼他們爺爺奶奶,時間充足時跟他們拉拉家常;給患者查體時,我們提前搓熱聽診器,這都是一種醫學溫度的體現。
在寒冷的冬夜,我想給予患者或他的親人些許溫暖。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寒夜,有一個男士下晚班途中突然遭遇車禍,他被緊急送往醫院,他的妻子在接到電話聽說是車禍時,已經急得團團轉,慌忙打車趕到醫院。等一切都處理好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他的妻子就在走廊上的空床上睡著了。我夜查房經過時,心想:這么冷的冬天,這樣空床上睡著,會不會著涼。畢竟人在睡眠中時基礎代謝降低,更容易感覺冷。我立刻去找了一床空置的被褥,輕輕拍拍她,她感激地說:“好啊,真謝謝你!”然后沒多久她的親友因擔心她丈夫的傷勢,打電話詢問她。她在電話里和親友們說:“我接到電話急得腿發軟,什么都沒帶……剛剛護士給我一床被子,真好!現在縣醫院的護士就像家里孩子一樣,很體貼人。”
在一個尋常的晚夜班里,一個年邁的老奶奶不停在走廊穿梭,然后詢問道:“食堂餐車是不是來過了,來過了的話那就不吃晚飯算了,沒有那多余的錢去買外賣吃,食堂的便宜點。”我說:“奶奶,不吃飯怎么行呀!人是鐵,飯是鋼,何況你現在角膜潰瘍,更加需要均衡營養補充才能好得快呀!”她說家里兒子也病了,老伴也要照顧孫子,沒有時間來送。我正好也要訂飯,于是直接給老奶奶訂了一份。老奶奶非常感激地接過那份吃食,不好意思地說:“這怎么好意思啊,你們上班也不容易,天天熬更守夜的,也要養家糊口的,我給你錢吧。”我連忙說:“不用呀,奶奶。”奶奶邊吃邊說著:“小妹,我家在徐橋鎮上的,要是有時間去我們鎮上,記得去我家玩啊!”
人不僅是生物人,還是社會人。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也承擔著多重壓力。工作中的、家庭的、情感的,各種因素產生的壓力都可能壓垮一個人。大多數病人都是不容易的,我們面對患者時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去包容他們的各種情緒。有可能他們正經歷苦難,可能他身兼多職。他們自己生病了,但是他的工作、他的家庭可能都缺少不了他。他可能要求我們治療高效快速,對疾病治療效果的期望值特別高,所以言語煩躁。這時候我們不妨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如果自己身臨其境,會不會也有諸多難處。
所以我們面對患者一定言語溫暖一點,柔和一點,細膩一點。面對患者的苦難,我們能幫就幫,幫不了就悉心安慰,這也是大大的善舉。
作為醫務人員,勿以善小而不為。(作者系縣醫院眼耳鼻喉科章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