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吳的霞,女,1974年12月生,一個扎根在劉畈鄉洪河村的普通農村婦女。
事跡簡介:都說女人如花,如果要將吳的霞比作花,那她就是烏啼山上綻放的一株風雨蘭。在事業發展高峰時期的她毅然選擇放棄大城市的優渥生活,回鄉改造芭茅山,用自己的雙手為荒山披綠,讓土地生“金”。吳的霞成立太湖縣烏啼山農業專業合作社,向村民傳授油茶、毛竹等種植技術,帶動了周邊村莊130余戶農民創業就業,還幫助了100多戶村民代銷農產品。吳的霞家庭入選2021年“安徽省最美家庭”。
默默堅守,錦瑟和弦
吳的霞和丈夫喻家來是通過相親認識的,談起當年相親的往事,丈夫得意洋洋:“當年十幾個小伙子想去提親,也不知道怎么就看中了我!”喻家來家里是劉畈鄉遠近聞名的窮,父親年邁,母親生病臥床八年,家里欠了一屁股債。吳的霞看中了喻家來的吃苦耐勞和老實,不顧他人的異樣眼光,選擇嫁給了窮苦的喻家來。
結婚之初,他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粗糧。因為婆婆去世,孩子出生沒有其他人幫忙照料,沒幾天吳的霞就下床洗衣做飯了。這樣的生活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但是吳的霞并沒有因此而退卻,她堅信只要夫妻同心,勁往一處使,一定能夠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
為了更好的以后,1996年,他們夫妻離開家鄉太湖縣外出謀生。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從最苦最累的活干起,下工地、進工廠、搞裝修,慢慢積累經驗與資本。吳的霞先是去了蘇州,洗碗、賣早點,丈夫去了上海,干工地,做苦力。兩個在異鄉孤單打拼的人,每天起早摸黑,互相打個電話都是奢侈,但是他們都咬牙堅持下來了。1998年,夫婦倆拉起了一支“土班子”施工隊開始創業,經過幾年艱苦打拼, 2004年,倆人開辦了一家建筑公司,并在上海置業安居,站穩了腳跟。到2013年的時候,他們已有兩家建筑公司,工人200余人,年收入百萬余元,并在上海買了房買了車。那時候的他們衣食無憂,享受著大城市的繁華和忙碌,總算是小有所成了,吳的霞期待的幸福生活近在眼前。
自立自強,艱苦創業
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吳的霞夫妻的心中卻始終牽掛著家鄉,在朋友的介紹下,最終決心返鄉改造芭茅山。吳的霞在太湖縣劉畈鄉洪河村投資近200萬元承包了烏啼山200多畝山場,打算植樹造林,改造芭茅山。芭茅山本名烏啼山,因為山上長滿了芭茅草,也被當地人稱為芭茅山。
創業初期,除了艱辛還是艱辛。一座荒山的開發,需要巨額的投入和漫長的時間。為了節約開支,便于勞作,夫妻兩人居住在一幢離山場較近的土房子里,沒有衛生間,沒有自來水,沒有網絡,下雨天漏雨,刮風天漏風。一天夜里,吳的霞一個人在土坯房休息,半夜打開燈,竟發現一條大蛇盤踞在床頭邊,她嚇得趕緊躲到另一間土屋里,一夜都沒敢合眼。每每回憶起那段日子,吳的霞苦也是笑著說“那可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正如所有農業產業一樣,靠天吃飯、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是吳的霞夫妻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租賃山場和前期開發上了,又遇上干旱,苗木、藥材需要重新補種,工人工資需要按時發放,只見投入,不見回報,吳的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們不想放棄,如果山還是那座荒山,那我們對自己、對當地老百姓怎么交代呢”吳的霞夫婦說道。
為了資金能夠盡快回流一部分,吳的霞夫婦開始在山場上養雞、養牛。在雞場臨時搭建的棚里一住就是兩年。條件艱苦自是不必說,當丈夫有事不在山場上時,遇狂風暴雨、打雷閃電,妻子一個女人在簡陋的“家”里,可以想象到她的害怕,但是她卻從不曾抱怨。
星光不負趕路人,艱苦的環境中,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帶著工人種毛竹、種桃樹、種杉木、種油茶……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讓曾經的芭茅山披上了綠裝。期間遭遇旱災、風災等自然災害,夫妻倆都一一攜手挺過。而隨著林長制工作的推進,太湖縣啟動消除芭茅山三年行動計劃,率先開墾芭茅山的他們也獲得了政策支持,創業以來累計獲得各類補貼300余萬元,極大地增強了發展信心。
山上的桃子、棗子、柿子均已掛果,靜待成熟采摘;發展中藥材板藍根、茱萸、桔梗200畝;400畝高山茶葉明年即可上市;養殖土雞10000余羽,小黃牛10余頭;山頂上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農家樂營業態勢一片向好。
堅守初心,回饋鄉親
問及初心,她說其實一開始沒想那么多,就是想為自己以后養老創造一個好地方,但是當朋友帶著他們看到劉畈的那一座座荒山時,他們覺得一定要好好干,回報家鄉以青山。談及理想,吳的霞說: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努力幾年,將山場建成一個生態休閑一體化的現代農莊,發展生態養老機構,讓大城市里人都來感受感受劉畈的好山好水。平平凡凡,卻也踏踏實實。
2016年,成立太湖縣烏啼山農業專業合作社,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吸收當地剩余勞動力合作入股或者直接就業,并通過業務培訓和實地指導,幫助農民掌握油茶、毛竹等種植技術。迄今已帶動洪河、劉畈、樂盛、清平等村130余戶村民就了業、致了富。“每天工資都有100多元,就在家門口工作,不僅如此,他們夫妻還幫我們代銷農產品,又為我們增了收入!”洪河村脫貧戶胡金權樂呵呵地掰著手指頭說道,往年自家的手工制茶只能賣出每斤一百來塊錢的價格,如今通過喻家來夫婦在縣城開的農土特產品商店,每斤能賣到250元左右,價格翻了一番多。為了幫助當地村民走上致富路,多年來喻家來和吳的霞在僅收取少量物流成本費的情況下,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幫助大家代銷手工葛粉、茶葉、黃牛肉等農產品,每年為100多戶洪河村村民代銷增收。喻家來三次被劉畈鄉授予“產業發展帶動人”稱號。他們夫妻創辦的太湖縣世外桃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被省、安慶市的林業部門評為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家庭也被評為2021年“安徽省最美家庭”。“這對夫妻相互扶持,致富不忘鄉鄰,這種可貴的精神與良好的家風深深影響著鄉親。”劉畈鄉婦聯主席王燕贊譽道。每年的捐資助學,也總會有吳的霞的身影,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女性的初心諾言。
一路走來,一路憔悴;一路走來,一路堅信。勤勞、質樸,勇敢、堅韌,這些優良的品質支撐著吳的霞在荒蕪的大山上迎暴雪朝陽,扎根、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