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喜迎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的到來,為讓兒童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與保護意識,百里鎮關工委聯合百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依托柳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同開展“感受非遺魅力,傳承經典文化”春節志愿活動。
筆墨間傳遞祝福。春聯是春節的象征之一,它以簡潔的文字表達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在活動現場,老教師為孩子們準備了筆墨紙硯,耐心地講解春聯的書寫技巧和文化內涵。孩子們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頭表示理解。隨后,他們拿起毛筆,蘸上墨汁,開始在紅紙上書寫春聯。他們書寫著“福”字,書寫著對新年的期待,書寫著對家人的祝福。當一幅幅春聯完成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這些春聯不僅是一份份美好的祝愿,更是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尊重。
手上的藝術傳承。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以簡單的工具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圖案,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活動現場,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專注地聆聽志愿者的講解。志愿者們一邊詳細地介紹剪紙的歷史和技巧,一邊展示精美的剪紙作品,孩子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動手嘗試。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孩子們拿起剪刀和紅紙,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旅。雖然他們的手法還略顯生疏,但每一個小小的剪刀動作都充滿了專注與認真。不一會兒,一張張普通的紅紙在孩子們的手中逐漸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和吉祥的圖案。當孩子們舉起自己親手剪出的作品時,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手工活動,更是非遺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的開始。
點亮節日的溫暖。燈籠是節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象征著光明與希望,為寒冷的冬日帶來溫暖與喜慶。在“做燈籠”環節中,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開始了燈籠的制作。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圖案,小心翼翼地將紙張裁剪、折疊、粘貼,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創意與樂趣。隨著制作的進行,一個個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燈籠逐漸成形。當他們點亮自己制作的燈籠時,那溫暖的光芒不僅照亮了活動現場,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這盞燈籠不僅承載著孩子們對春節的期待,更傳遞著傳統文化的溫暖與力量。
此次寒假關愛兒童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更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了傳承與創新。剪紙、做燈籠、寫春聯,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傳統文化的種子。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快樂,更收獲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孩子們會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讓我們攜手共進,守護孩子們的童年,傳承經典文化,讓非遺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