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再生稻插秧的好時節,連日來,太湖縣種糧大戶搶抓農時,利用機械化設備開展再生稻機插秧工作,與此同時,植保無人機也在天空中穿梭,進行肥料噴施作業,一幅充滿“科技范”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在新倉鎮沙壩村種糧大戶丁俊龍家的稻田里,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兩臺插秧機在田間“大顯身手”,農機手們正熟練駕駛著插秧機,穿梭在田間,揭秧盤、上秧、栽播、變向……一株株翠綠的秧苗井然有序地從秧盤上滑落,精準插下,一行行秧苗整齊挺立,明鏡般的水田里披上一襲“新綠”。
“我今年種植再生稻600畝,從4月16日開始插秧,由于機插效率高,預計7天就能完成機插工作,從今年的苗情來看,秧苗非常壯實,期待能有一個好收成。”丁俊龍告訴記者。
機插秧環節高效進行的同時,施肥工作也迎來了新變革。在一旁的稻田上空,兩架載重20公斤的植保無人機,在3米低空按預設航線噴灑緩釋肥。螺旋槳產生的氣流將肥料顆粒均勻地播撒在水田里。植保無人機施肥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還減少了肥料的浪費,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據植保無人機飛手劉正洪介紹,每天每臺無人機能作業撒肥400畝,撒肥量在12000斤左右,像這10畝田,只要十分鐘噴撒就能完成,并且撒肥比較均勻,畝用量也比較精準。
今年,太湖縣再生稻種植面積5.5萬畝,眼下各地正忙著起苗、運苗、插秧,處處呈現出一片再生稻機插忙碌景象。全縣再生稻播種機械化達到90%以上,預計本月25號左右完成再生稻移栽播種.(記者:蘇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