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勞動創造幸福,奮斗鑄就偉大。在時代發展的壯闊征程中,總有一群人以汗水澆灌夢想,用實干詮釋擔當,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從今天起,縣融媒體中心特開設《勞模風采》專欄,深入挖掘勞模們立足崗位、拼搏奉獻的感人事跡,展現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創造的不平凡業績,傳遞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勞模精神,激勵大家在各自崗位上奮勇爭先,以勞模為榜樣,書寫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
陸常興:20年扎根教育沃土 勞動模范樹時代標桿
在皖西南的青山腳下,有這樣一位教師,他將青春與熱血澆灌在教育這片熱土上,用二十載春秋詮釋了“師者如光”的深刻內涵。他,就是安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太湖中學語文教師陸常興。從初登講臺的青澀到如今桃李滿天下的從容,陸常興始終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則,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著平凡而偉大的教育人生。
三尺講臺育英才:以愛為橋 亦師亦友
在太湖中學2420班教室里,陸常興正在上一堂語文試卷分析課。講臺上的他神采飛揚,講臺下的學生們聚精會神。為了調節課堂氣氛,不失幽默的陸常興時不時會在授課過程中加入一些風趣的段子,引得臺下學生們哄堂大笑。“陸老師不僅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我們的朋友。”學生周逸晨在上完陸老師的課后,向記者坦言道。他告訴記者,班上的同學們都喜歡陸老師的課。陸老師常在課上分享自己年輕時的求學趣事,在課后與學生談心交流化解焦慮,“他讓我們感受到,學習不是苦役,而是與古人對話、與智慧相伴的旅程。他上課生動有趣,旁征博引,同時對知識點的講解準確清晰,我一直覺得陸老師是一位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當他提及古代文化時,總露出自豪而興奮的笑容,當他談及我們時,眼中總飽含期盼與希望。我想,有這么一位老師實在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作為語文教師,陸常興的課堂總是充滿詩意與活力。他擅長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教學,學生評價他的課堂“既有書卷氣,又不失煙火味”。而在教學之外,他對學生的關愛更顯細膩:主動為貧困生申請助學金,為留守學生輔導功課,情緒異常的學生談心談話......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需要用愛與耐心澆灌才能發芽”。這種獨特的師生關系,源于陸常興對教育的獨到理解——“教育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奔赴的溫度”。
“我于2007年大學畢業后通過招考的方式進入太湖中學任教,至今已近20年了,我始終牢記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把學生的終身發展放在首位,關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我一直都將幫助學生考上更好的大學,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當做自己的責任,竭盡全力成就學生美好的人生。”陸常興如是說。
數據見證了他的耕耘成果:擔任實驗班班主任期間,他所帶班級本科率達100%,132人考入985高校,其中10余人被清華、北大錄取;2022年擔任年級部主任時,更創下理科全省前40名占3人、清北錄取11人的歷史佳績。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清晨六點到校、深夜十點離家的堅守,是犧牲休息時間為學生義務補課的執著,更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信念。
“陸老師的專業素養非常高,在課堂上,他的講解由淺入深,常常聯系生活實際與最新的科學前沿,他的課深受學生的歡迎。課下也經常能看到他面批面改,找學生談心的情景,他的確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太湖中學高一年級部部長劉健楠告訴記者。
躬身為范踐初心:立德樹人 潤物無聲
在同事眼中,陸常興不僅是教學尖兵,更是團隊的領路人。作為年級部主任,他以身作則,推行精細化管理:每周組織班主任會分析學情,定期召開備課組研討會打磨教學方案,甚至親自參與青年教師賽課打磨。在陸常興的帶動下,年級組形成“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多名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教學骨干。
“作為年級分管主任,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統籌全局,組織每周的班主任會和定期的備課組會,另外他也非常關心年輕老師的發展,常常用自己的經驗去鼓舞他們努力工作、敢于嘗試,他一直在用他的高格局、大視野在影響我、帶動我,我對他充滿感激。”劉健楠說道。
陸常興躬身為范的最好證明就是與之相匹配的榮譽:2019年被評為“太湖縣優秀教師”、2019年參加“安慶市第四屆中學主題班會優質課比賽”獲一等獎、2021年被評為“太湖縣學科帶頭人”、2023年被評為“太湖縣最美職工”、2024年獲得安慶市“五一”勞動獎章......面對榮譽,陸常興始終保持謙遜:“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扎根鄉土育棟梁:太湖人,太中魂
陸常興的成長軌跡與太湖縣緊密相連。從天橋初中到太湖中學,他在這片土地上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蛻變。他深知山區教育的不易,因此更珍視每一次點亮學生夢想的機會。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陸常興用行動踐行著這一理念。他指導學生參加“安慶市教育扶貧演講比賽”獲二等獎,鼓勵寒門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他撰寫的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為教育公平建言獻策。
從“太湖縣優秀教師”到“安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縣級學科帶頭人”到“最美職工”,陸常興的榮譽簿記錄著他的堅守與奉獻。從教二十年,他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其中百余人走出大山,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而他依然堅守在太中校園,續寫著“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教育傳奇。
“放眼未來,我仍將堅定信念,砥礪前行,扎根于教育這份熱土,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踐行難行能行的太中校訓,力爭將更多的學生送上理想的大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陸常興表示。(吳光磊 姚權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