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唐克松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被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創業村擔任第一書記,2020年4月因村人事變動,又臨危受命擔任創業村黨支部書記。這一年多來,他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廉潔自律,解百姓之憂,解群眾之難,堅持黨性,身體力行,帶領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村集體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更是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日常生活中盡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會征求每個村兩委成員的意見,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在他的倡導下,村里嚴格執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愛崗敬業,防汛抗災。黨員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崗位形象。一個黨員在本職崗位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就為群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堅持不斷的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2020年防汛期間,家住縣城的唐克松同志更是盡心盡力,上堤壩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和疏漏,動員成立村黨員防汛先鋒隊,并具體安排每個人的防汛任務。在上前線巡查期間,唐克松同志親自動手,帶領著大家完善防汛措施,并根據2016年的情況和如今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1.嚴格巡查水位,如果出現水位超過保證水位的情況,就要實施開閘放水;2.對于圩壩,采取以“保”為主的政策,在“保”的過程當中,還要避免管涌,否則就會造成圩壩塌陷,圩內被淹的嚴重后果。在巡查中發現圩內承租商的某些不作為行為,唐克松同志提出“既然承包了,就有責任去管理”,并且對承租商提出了幾點要求,1.每天安排專人進行巡查,防止水位升高,及時匯報汛情;2.圩壩上的雜草要第一時間收割清理掉,以便能更好地觀察水位等具體情況;3.在圩內搭建的住棚要及時撤離。整個防汛過程,唐克松同志發揚不怕疲勞、不怕危險的抗洪精神,帶領村干、黨員24小時堅持在防汛一線巡查值守,極大地保障了全鎮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尊老敬老,惠民落實。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創業村培養了一批拖拉機手,為村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如今我們國家為這些老一輩的人才頒布了一些扶持、補助政策,但由于年代較為久遠,享受國家政策的人不僅需要辦理一系列的手續,還需要證人證言,所以這項工作歷經四五年仍然沒有完成。唐克松同志出于對老一輩的尊敬,在初步了解情況之后,他走訪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一批拖拉機手,目前共找到五位,分別是葉南山、王汪和、李宗旺、劉羊牛和董美蓮。他們的材料均不齊全,這些拖拉機手如今都是年邁的老人,行動不便,要他們去跑相關單位,實在太不方便。唐克松同志主動攬活,揣著他們的材料去往鎮政府、縣農機局和周邊鄉鎮,并四處尋找能做佐證的退休干部,終于這5位老人的手續得以全部辦齊,真正實現惠民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用情走訪,精準扶貧。創業村共214戶,670余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戶114人。唐克松同志聯同村兩委其他同志,主要對照“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和家庭收入等指標,入戶走訪,確定每個貧困戶的扶貧重點和幫扶措施。
王金平是創業村二組村民,父母均已80多歲,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2017年脫貧。由于王金平自小患有癲癇,并且精神二級殘疾,不僅每年要花上千元的醫藥費,更重要的是不好找工作,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為鞏固脫貧成效,除了提供健康脫貧和低保等幫扶政策,找工作成為一個關鍵。唐克松多方聯系,最終幫王金平在家附近找了一個裁片代加工的工作,每個月雖然工資不多,但解了王金平戶的返貧之憂。
有一次扶貧走訪,恰逢創業村六組貧困戶孟祥春剛做完直腸癌手術出院,整個人還非常虛弱,唐克松看到他家的情況,傾盡自己身上的現金,全部捐贈給他。另外積極宣傳國家健康扶貧政策,唐克松讓孟祥春不要太擔心手術費的問題,先養好身體。
唐克松同志就是這樣一位好書記,他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以百倍努力為建設創業村忘我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一段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