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六年來,他始終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辦事公道、紀律嚴明”,努力用“三心”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就是獲得“安慶好人”、“最美退役軍人”、“優秀扶貧干部”的縣委宣傳部派駐北中鎮沙河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劉勝華。
領頭奔富映初心
脫貧攻堅是命令,駐村扶貧是責任。作為黨員干部、退役軍人,他毫不猶豫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2014年10月,劉勝華主動請纓,被縣委宣傳部下派到北中鎮沙河村擔任扶貧工作隊副隊長。
為了安心在村里工作,他將正在新城小學讀大班的兒子轉到妻子所在的牛鎮鎮嚴姜村小學讀書。他自己則堅持吃住在村,以村為家,以責任為重,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每天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情況,走家串戶查找窮根。記得剛到村不到一個月,他就完成了全村所有貧困戶的走訪。全村的每一個貧困戶,家住在哪里、有幾口人、住房條件怎么樣、收入狀況有多少、勞動力如何、有什么困難和需求等等,這些在他心里都一清二楚,做到村里的“大事小情”“家長里短”都了然如胸,逐戶制定“一戶一方案”、“一戶一策”等幫扶措施,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經過長期的扶貧走訪,劉勝華與村里的貧困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說:“自己親戚的往來都沒有那么多,現在村里的群眾成了他的‘親戚’。”每逢路過村民的家門口,總會有村民熱情招呼“劉隊長”進去歇歇、喝口茶。
在這六年里,他為了沙河村脫貧攻堅而奔波,放棄了節假日的休息,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少了許多。記得,2020年5月的一個星期五下午,劉勝華冒著大雨去接孩子放學時,他兒子說:“爸爸,您到現在接我放學還不夠10次,人家每天都有父母接送。”聽到孩子這樣說,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但是,他還是鄭重地告訴孩子:“要懂事,爸爸是黨員、退伍軍人,脫貧攻堅戰我不上,誰上。”樸實的語言,卻道出了他堅守扶貧陣地的責任擔當和使命。
真誠服務贏民心
“服務群眾,是駐村幫扶永恒不變的宗旨。”劉勝華常對自己說,“只有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中,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
貧困戶吳禮剛想發展林下生態養雞,他幫助協調土地山場流轉、聯系農技專家、提供小額信貸幫扶資金。如今該戶林下生態養雞規模達6000羽,不僅順利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摘帽,還成為當地的致富能手。
貧困戶余甲林在浙江打工意外墜樓,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兩個孩子讀書,生活十分困難。他千方百計聯絡愛心人士和慈善企業家伸出援助之手,共募集資金達5萬元,并一直從小學到大學都進行資助,不僅解決了家庭的實際困難,還使孩子讀書得到了保障,做到有書讀、讀好書,不輸在起跑線上。通過這件事,他動員村里黨員參與組建了“沙河愛心社”,志愿服務隊成員達61人,做到幫扶結對“定人”“定事”“定責”。如,2020年,沙河村“愛心社”共籌集資金35萬元,對全村14名貧困大學生進行了資助,其中吳文麗7000元、林成忠5000元。
劉勝華用這份真誠贏得了貧困戶的信任,也為村里順利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2017年,沙河村在全鎮率先實現了“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的工作目標任務,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的“合格”答卷。到2020年,沙河村僅剩的5戶9人擬脫貧戶,也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全村貧困人口發生率從2014年的29%降為0,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4.5萬元。如今,沙河村東賓路的貫通,沙河大橋的新建,還有沙河村產業“微型園”的建設,為助力沙河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注入了“新動能”,跑出了“加速度”。
維護穩定暖人心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劉勝華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不信謠、不恐慌、相信科學、相信黨......”2020年1月29日上午,沙河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劉勝華與村“兩委”干部一道,分成四個小分隊,上門向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自正月初一以來,他就放棄春節假期,毅然扛起疫情防控的重任。通過每天召開村干碰頭會,做到一日一研判、一日一調度、一日一通報,及時掌握工作情況,及時分析研判形勢,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沙河村成立了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組建了黨員先鋒突擊隊,制定了“十戶聯防”群防群治的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干部、聯防長等89名黨員干部和群眾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承擔起本村疫情排查、人員檢測、重點防控、宣傳教育等工作任務,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當得知村民馬升有正月初六要舉辦兒子結婚宴。劉勝華便和村兩委干部一道,上門講解當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上級政策要求。開始,馬升有還有點不理解,存在觀望的思想。后來,經過多次上門做工作,成功勸說了馬升有延遲了兒子的婚期。像馬升有戶一樣,全村共有10戶群眾取消了紅喜事宴席,嚴格執行《村規民約》,做到喪事簡辦、喜事不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聯防聯控,得到有效落實。
“抓住重點,精準施策,發動群眾,聯防聯控。像精準扶貧一樣,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沙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劉勝華說。連日來,沙河村通過大數據比對核查和開展滾動式大排查,全村共走訪農戶812戶,排查湖北返鄉人員63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14人。全村89名黨員干部和聯防長下沉到每個網格、防控卡點,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村民小組、每一戶家庭、每一個群眾身邊,讓“五類人員”清倉見底,不留一顆疫情“種子”。
連續兩個多月,劉勝華始終堅守在沙河村疫情防控的第一線,“5+2”、“白+黑”廢寢忘食地工作,為沙河村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既要戰“疫”,又要復工復產。為抓緊沙河大橋和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步伐。沙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劉勝華說:“汛期和春耕生產就快要到了,黨員先鋒隊要在特殊時期迅速到位,補齊當前人手不足的短板,下田間、進工地,做到兩手抓、兩不誤,把疫情耽擱的工期搶回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劉勝華專門安排村醫對工地干活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做到項目“一對一”,即定點、定時、定員,助力復工復產。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枚不勝舉。如,2020年7月,在持續強降雨面前,劉勝華戰斗在沙河防汛大堤上,走訪在貧困戶家中,只要哪里有危險,哪里就能看見他的身影。他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中,把轄區群眾排憂解難作為大事來辦。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夸獎。”6年來,劉勝華共為沙河村爭取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沙河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得到增強。同時,他的“三心”工作法,也獲得了沙河村人民群眾的普遍稱贊。(吳承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