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銀,男,漢族,出生于1963年4月,群眾。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江塘鄉江塘村人,農民。
事跡簡介:
程書銀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和妻子共同養育三個女兒,夫妻互敬互愛,孝敬父母,與鄰里和諧相處,樂于助人。父親因腦梗癱瘓在床,程書銀辭掉在外的工作,專心照顧父親直至去世。2016年8月,小女兒程聰查出患有雙腎萎縮,2021年3月,程書銀將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女兒,讓女兒重獲新生。
程書銀,是一名普通農民工,今年58歲,太湖縣江塘鄉江塘村人。他和妻子于1985年結婚,為了給家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程書銀常年在外務工,農忙時回家務農,他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悉心教育孩子,兩個女兒學習成績優異,考上了大學,如今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力量。
父愛如山 捐腎救女
程書銀的小女兒叫程聰,2016年,程聰在外務工時身體不適,干嘔、乏力、低燒,于8月15日到溫州醫科大學附二院檢查,被診斷為雙腎萎縮。程書銀連忙帶同家人前往溫州,看望女兒,看著她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強忍淚水,和家人商量后,帶著孩子前往南京軍區總醫院——腎病專科醫院就醫。從每6個月去一次南京,到每2個月去一次南京,程聰病情每況愈下,藥物保守治療只能減緩腎萎縮的速度。2020年9月起,藥物治療對程聰已沒有作用,只能做透析。10月6日,做了靜脈內瘺手術,從11月份,程聰在太湖縣醫院做腹透手術??粗畠焊共康募啿迹氶L的管子,滿身的術疤,虛弱的呻吟,程書銀內心猶如刀割。這期間,醫生告訴程書銀,要想真正治好女兒的這個病,只能進行腎移植。時間不等人,腎源難求,經過多方咨詢,慎重考慮,他決定將自己的一個腎移植給他的女兒。2021年1月,他帶著女兒來到安徽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腎移植科,做了登記,隨后的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們配型,體檢,談話,簽字......很慶幸,配型成功,為了給女兒健康的腎,他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保持好的身體指標。
3月17日,他和女兒一前一后進了手術室,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孝敬雙親 身體力行
百善孝為先,程書銀在家里是老大,2018年,程書銀的父親突發腦梗,倒地昏迷。父親住院一個月,程書銀在醫院護理一個月,經過一個月的救治后,父親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回家后,為了讓父親能夠得到更好的照料,在兄弟們的商議下,程書銀將在外的工作辭掉,專心在家照顧父親,每天陪伴著他,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天幫他擦身,給他喂米粉糊,幫他修指甲,做康復運動,在床前陪他說話,在父親人生的最后一段時光里感受到了親情的關懷與人世的溫暖。父親走后不久,母親也不幸偏癱了,他和妻子及弟妹等又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擔,每次回家,他就接下照顧母親的任務,早早起來幫她燒好水,扶她起床,幫她洗漱,把她房間整理打掃,將屋內收拾得一塵不染,母親上廁所不方便,他又請人將衛生間重新安裝了一個坐式馬桶。冬天,他給母親置辦好電火桶,夏天,又將落地扇放在母親床前。在他及親人的精心照顧下,他的母親身體越來越好。
和睦鄰里 守望相助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他一直堅持與鄰里和諧相處、互幫互助。逢時過節,家里做什么糕點、粽子、米粑......都要給大伙送去一些嘗嘗。家里的葡萄熟了,也要摘下來給鄰里們送一些去。村里有誰家需要幫忙干活的,只要招呼一聲,他都毫不猶豫幫人家把事做好。村里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兒女都在外地上班。有一次,老人半夜起床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起不來。第二天早上,他從老人門前經過,見老人沒有象往常一樣打開大門,他習慣性地喊一聲,沒人答應,又喊了幾聲,還是沒有回應。他便湊到窗戶上對著里面大喊,隱約聽到里面有聲音。經過一番詢問后,才知道老人受了傷,在地上動彈不得,于是,他便想辦法把門卸下來,喊上母親一起,把老人送到鄉衛生院,并與老人的子女聯系上了。
生活總是五顏六色的,甜蜜與挑戰并存,程書銀始終相信,只要一家人繼續相愛相守,秉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揮艱苦奮斗的作風,生活雖然平凡但肯定會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