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珍,女,漢族,1987年5月生,大專學歷,籍貫廣東揭陽,中共黨員,現擔任安慶太湖縣黃下村黨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洪曉珍自廣東嫁入太湖,2016年加入村扶貧工作隊,任扶貧專干一職。201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時刻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扶貧工作做得更加扎實細致。因為扶貧工作出色,洪曉珍得到了縣、鄉領導的多次肯定和表揚,多次獲評湯泉鄉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得強大哥,最近身體還好吧。你的耕地占用稅我們已給你代繳了,過兩天送發票給你。”近日,在太湖縣湯泉鄉黃下村易地搬遷點,村黨支部委員洪曉珍正在入戶走訪,與村民親切地交談。
湯泉鄉黃下村,位于太湖縣西北部,花亭湖上游,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428戶,總人口1428人,黨員40人。曾經在冊貧困戶128戶,444人。
2010年,洪曉珍自廣東嫁入太湖,2016年加入村扶貧工作隊,任扶貧專干一職。在縣、鄉、村的指導下,洪曉珍積極主動作為,快速進入角色,全方位、多層面謀劃全村脫貧攻堅任務,當好村“兩委”的參謀助手。
“記得2016年剛開始接手扶貧工作的時候我才剛進村兩個月,當時有許多顧慮和擔憂。由于自己是外地遠嫁過來的,很多村民并不認識,更不清楚每個貧困戶家住哪里。”談起當年剛進村的情形,洪曉珍歷歷在目。
一個外地人,初來乍到難免會遇到困難。但面對這些困難,洪曉珍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迎難而上。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就一遍一遍地重復;山路崎嶇,不能騎車,就一步一步地步行……她堅持每天走訪,每一戶都詳細記錄,為防止不記得貧困戶長什么樣,每到一戶她都留存了照片。
“她的手機每天24小時開機,每一天都是工作日,忙的時候一天要接聽和撥打好幾十個電話。”家人如是說。
幾個月下來,洪曉珍漸入佳境,對政策掌握細致入微,對群眾問題耐心解答,對項目申報仔細謀劃,對困難群體關愛有加。通過入戶走訪,與群眾拉家常,不僅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認可,了解了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也增加了她對扶貧工作的信心。
翻開洪曉珍的工作筆記,每一頁都是工工整整,詳細地記錄著每一項工作,并且還配有手機拍的圖片,讓人一目了然。
“村里的各項工作她都認真負責,會議記錄一絲不茍,資料歸檔整齊有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明星說。談起洪曉珍,村“兩委”成員對她都是贊不絕口。
2018年7月,洪曉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在黨旗下莊嚴承諾,要時時刻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扶貧工作做得更加扎實細致。
長期入戶走訪,與群眾打成一片,也讓洪曉珍這個外地人很快融入當地的生活,如今她已經完全適應和習慣了這里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一口流利的太湖話更是讓人覺得她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
因為扶貧工作出色,洪曉珍得到了縣、鄉領導的多次肯定和表揚,多次獲評湯泉鄉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其他鄉鎮也紛紛組織扶貧專干分批前來向她學習經驗。
面對這些榮譽,洪曉珍并沒有驕傲自滿,她表示,現在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然吹響,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從產業興旺到生態宜居,從鄉風文明到治理有效,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天地,要在鄉村振興這個大舞臺上繼續努力,再展巾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