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鎮鎮金鐘村位于花亭湖中上游,依山傍水,景色優美。近年來,金鐘村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有效模式,培育文明鄉風,推進鄉村振興。
“黨旗紅”引領“民心向”。金鐘村始終把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牛鼻子”,將“黨建+文明”有機結合,堅持黨建引領文明鄉風。建立“黨員紅黑榜”積分化管理機制,將人居環境整治、文明風尚、道德建設、志愿服務等內容納入對黨員的評價體系,每季度一考核一通報,在文明鄉風建設中充分激發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以文明創建為主要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帶頭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黨支部牽頭制定村規民約,明確喪事簡辦、愛護環境、尊老愛幼等文明條款,與群眾達成“文明共識”。
“小積分”發揮“大作用”。為提升人居環境、鄉村文明、移風易俗、社會治理等目標,金鐘村設立了生態美積分超市,通過積分兌換實物的方式,激發村民在志愿服務、鄰里互助、誠信文明等方面的積極性。積分制不僅為老百姓的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帶來了實惠和便利,也成為推進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村級公益事業等的重要舉措。“積分超市”兌出了老百姓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熱情和激情,兌出了基層自治活力,也兌出了鄉村治理的新氣象。“我們平時打掃衛生,做一些公益活動,就可以積累分數,積分還可以用來兌換一些想要的生活用品,我覺得非常好!”前來兌換日常用品的村民說。
“鄉村美”促進“庭院美”。2020年,金鐘村開始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如今,美麗的花草、干凈的馬路,還有一面面生動的文化墻呈現在人們面前。巧而精致的改造,既改出新風新貌,更留住濃郁鄉愁。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金鐘村用河里的鵝卵石筑擋土墻,巧用農民的圍墻做文化墻,美觀同時也能樹新風、宣政策;用回收的舊石磨、舊水缸等老一輩兒時常見的農用器具改造成廣場外面的圍墻、展示墻,既起到安全作用,又留住了濃濃鄉愁;用回收的木犁、木耙等曾經使用的農用工具懸掛在路邊的老式舊屋的墻面上,形成了一面面經典的農耕文化墻。這些改造雖簡約簡單,但皆用心構思、精心設計,既為村莊穿上了“新衣”,為村民帶來了舒適,也為村民留住了回憶,讓村民們在感受時代變化的同時,更守住那份鄉情鄉愁。村容村貌的變化,群眾看在眼里,也記在心里,促使大家更加愛護環境。
“紅馬甲”幫解“群眾憂”。金鐘村以新時代文明時間站為平臺,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持續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政策知識宣傳、文明宣講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在活動中,力求發揮志愿者特色,為群眾提供了關于醫療、法制等方面服務,并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打掃衛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同時,推出志愿者獎勵激勵計劃,將參加志愿服務作為黨員、群眾積分制管理的重要內容,努力營造“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擠時間當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氛圍。(牛鎮鎮 袁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