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積極統籌、有力部署,構建“123456”模式,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工作取得實效。截至目前,185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已納入監測數據庫管理。
錨定“一個目標”。緊緊圍繞“不死人少傷人”地災防治工作目標,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會商研判,做好監測預警,有效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已連續多年實現地質災害領域“零傷亡”目標。
編制“兩個方案”。及時組織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科學研判2023年地質災害趨勢,明確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及職能職責,嚴格落實防治措施,確保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緊抓“三個巡查”。嚴格落實“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制度,緊盯災害防范重點部位和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從源頭上降低災害發生概率,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
明確“四個分工”。創新建立鄉鎮分管領導為網格責任員、資規所(分局)長為網格管理員、專業地勘單位技術人員為網格協助員、村委會負責人為網格專管員以及隱患點監測員的聯動工作機制,分工承擔網格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同時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壓緊壓實地質災害主體責任,形成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化群測群防管理體系。
堅持“五個到位”。評估到位,對重點隱患點邀請專家現場評估,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預案到位,針對隱患點具體情況編制防災預案;巡查到位,每月至少開展4次巡查,密切關注隱患點動態;人員到位,嚴格實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宣傳到位,讓群眾掌握基礎防災知識和應急措施,增強群眾防災避險意識。
落實“六大行動”。以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為基礎,以群測群防和預警預報為主要手段,嚴格落實強降雨期間“敲鑼、移床、鎖門、轉移、安置、跟蹤”六大行動,確保防災工作不松勁,關鍵時刻基層防災鏈條不脫節。
下一步,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繼續加強排查巡查,不斷強化監測預警,嚴格執行值守紀律、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陳敏 王友權 蔡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