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中秋佳節這個象征團圓的美好日子里,一場別出心裁的“五谷畫”DIY 活動溫情上演。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們相聚一堂,在歡聲笑語中,讓這個節日變得意義非凡。
活動現場彌漫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和藝術氣息,桌子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五谷雜糧,金黃的小米、飽滿的紅豆、圓潤的綠豆等,這些平日里常見的糧食,此刻仿佛變成了珍貴的藝術材料。老人們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用那布滿歲月痕跡的雙手,耐心地向孩子們講解五谷的種類、來源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糧食世界,對大自然的饋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制作五谷畫的環節開始時,老少之間的默契與溫情在每一個細節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用膠水將五谷粘貼在畫紙上,小心翼翼地擺弄著手中的五谷,通過組合、搭配,形成了一幅幅形象逼真、富有創意的五谷畫,每一幅五谷畫都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展現,充滿了童真與創意。
在這個過程中,非遺文化的傳承如同一根無形的紐帶,將老人與孩子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五谷畫作為優秀的傳統非遺文化,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和創造力,老人們通過親身示范,將這一古老的技藝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孩子們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更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手工活動,更是一次跨越年齡的心靈交流和文化傳承之旅。在這個團圓的節日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們攜手合作,用五谷畫填補了親情的空缺。他們在活動中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更是一段段難忘的回憶和對傳統文化的深深敬意。
中秋的月光灑在活動現場,照亮了每一張幸福的笑臉。這場“五谷畫”DIY 活動,讓孩子們在認識糧食、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時,也讓優秀的傳統非遺文化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它如同一個溫暖的港灣,讓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們在這個團圓的節日里,找到了家的感覺,度過了一個歡快而又富有意義的時光。(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