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至,粽香漸濃。近日,江塘鄉各村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活動正火熱開展。志愿者、留守婦女們齊聚一堂,將非遺技藝融入指尖,把關懷溫暖包進粽里,讓傳統習俗在新時代鄉村煥發勃勃生機。
巧手傳非遺,粽香承古韻。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包粽子等非遺技藝為紐帶,組織村民開展特色活動。活動現場,粽葉翻飛、麻繩穿梭,老手藝人耐心傳授折疊粽葉、填裝糯米、壓實捆扎的技巧,新手們認真學習、反復實踐。志愿者石女士興奮地說:“以前只知道吃粽子,現在親手包,才發現每一步都有講究,非遺技藝真是太有魅力了!”通過一場場活動,包粽子這一非遺技藝在江塘鄉代代相傳,古老的傳統習俗不斷延續。
巾幗展風采,志愿暖人心。留守婦女、志愿者們化身“愛心使者”,用靈巧的雙手將糯米、紅棗等食材精心包裹成一個個飽滿的粽子。她們一邊包粽子,一邊拉家常,歡聲笑語中,不僅增進了鄰里感情,更展現出鄉村女性的風采。這些平日里默默付出的女性,在志愿活動中找到新的價值,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愛,成為江塘鄉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麗風景線。
粽意寄深情,關懷潤心田。包好的粽子承載著滿滿的情誼,被送到五保戶、獨居老人家中。志愿者們為老人打掃房間、陪老人聊天,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和身體情況,叮囑老人注意飲食和健康。老人們捧著熱乎乎的粽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你們,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一份份飽含愛心的粽子,不僅溫暖了老人的胃,更溫暖了他們的心,讓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江塘鄉落地生根。